和諧社會視野下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思考——從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角度
[Abstract]: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on several major issues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akes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fairness and justice, honesty and friendship, vigor, stability and order,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essence,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society ruled by law. As the basic law to regulate and solve social problems, social l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ule of law in China, which should be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千帆;從“人民主權”到“人權”——中國憲法學研究模式的變遷[J];政法論壇;2005年02期
2 朱佳丹,張偉;我國實現(xiàn)憲法監(jiān)督司法化的現(xiàn)實機遇[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姜素紅;;論發(fā)展權的實現(xiàn)途徑[J];河北法學;2006年03期
4 程乃勝;;作為憲法權利的平等——兼評朱應平博士的《論平等權的憲法保護》[J];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劉志剛;憲法“私法”適用的法理分析[J];法學研究;2004年02期
6 周佑勇;行政裁量的均衡原則[J];法學研究;2004年04期
7 張瑜,鐘菁華;淺析平等權的內(nèi)涵[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羅萬里;;新聞法律關系基本理論問題探討[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賴馬蓮;安志爍;;教育平等權的憲法保護[J];前沿;2007年04期
10 裴小梅;對涉法上訪問題的理性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周晨;環(huán)境損害賠償立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2 姚金菊;轉型期的大學法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吳寧;社會弱勢群體權利保護的法理[D];吉林大學;2005年
4 馬存利;憲法平等權司法適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吳俐;群體訴訟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張曉薇;民事訴權濫用規(guī)制論[D];四川大學;2005年
7 柳硯濤;行政給付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8 林林;被追訴人的主體性權利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丹亞;試論乞討的法律規(guī)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陳清;我國婚姻法軍婚特別保護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鮮文;環(huán)境權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李銳;淺議群體訴訟制度[D];湘潭大學;2007年
5 劉輝;對火災原因認定行為的司法審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柏云;民工子女受教育權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李成;性別歧視與性別平等:法律與現(xiàn)實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劉輝;對火災原因認定行為的司法審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9 唐元元;增設國家精神損害賠償?shù)牧⒎ㄑ芯縖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張燕;生命權的憲法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永康;“擇優(yōu)錄用”莫忘“殘缺青年”[J];社會;1982年03期
2 ;扎根于地方 為地方服務——市辦地方高等學校辦學特色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3 楊勇,王振中,王子亭;按學科培養(yǎng)熱能動力工程專業(yè)人才的知識結構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S1期
4 汪長根;;科技人員調配的口子宜寬不宜窄[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3年08期
5 彭祖庚;陳有常;王新民;;從實際出發(fā) 堅持思想領先 不斷開創(chuàng)分配工作的新局面[J];遼寧教育研究;1983年05期
6 強連慶;黃貞華;杜作潤;;從畢業(yè)生調查情況分析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問題[J];教育發(fā)展研究;1983年03期
7 ;適應四化需要 開展合同辦學[J];教育發(fā)展研究;1983年04期
8 紀魯;各地認真開展吸收錄用干部的工作[J];中國勞動;1984年11期
9 ;應該大力發(fā)展定向代培研究生[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4年02期
10 ;我們是怎樣改革畢業(yè)生分配制度的[J];中國勞動;1984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中;陳曦;劉顯中;侯繼山;;我國勞動爭議解決制度的反思與重整[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2 施玉平;;辭職權法律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楊水蓮;魯翼雯;倪為民;;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工作的體會[A];新世紀預防醫(yī)學面臨的挑戰(zhàn)——中華預防醫(yī)學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4 王健;;企業(yè)要發(fā)揮勞動關系主體的作用[A];江蘇省勞動學會換屆暨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2年
5 王杰;;關于克扣和無故拖欠工資的法律分析[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周國錫;馮向英;;試論取保侯審與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爭議案件引發(fā)的思考[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王玫;;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異同[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楊淑嵐;;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條件、標準及方法[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馬維山;;淺議勞動合同中的商業(yè)秘密保護和競業(yè)禁止[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徐連躍;;淺析非過失性解除勞動合同[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北北;打工大學生權益該保護[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 李麗娜;從人大畢業(yè)生看會計就業(yè)趨向[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3 記者 劉永青;河北出臺優(yōu)惠政策吸引院士[N];中國電子報;2000年
4 ;我國的職業(yè)介紹內(nèi)容[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5 鄧貴民 羅沖;人事代理制管理新突破[N];中國航天報;2000年
6 記者 陳紅;網(wǎng)上招聘越來越火 人才網(wǎng)站開始賺錢[N];財經(jīng)時報;2000年
7 俞儉/文;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記者 柯昌萬;民辦學校要以質量求生存[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孫軍;“試用期”中有“貓膩”[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記者 孫軍 左益 通訊員 況力 記者 趙顯坤 通訊員 趙同祥;打開思路想招 畢業(yè)生就業(yè)路寬[N];中國教育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子建;ISO9000在高等體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2 蔡毅芬;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靳文靜;性騷擾的侵權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張林祥;我國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的機理、策略與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5 陳敏;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師資隊伍專業(yè)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趙光輝;人才結構與產(chǎn)業(yè)結構互動機理及相關政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趙金昭;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體系與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8 許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9 賈利軍;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結構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盧馳文;中國社會保險統(tǒng)籌層次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雪梅;勞動合同訂立的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郭瑜;我國工傷認定法律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周鴻飛;MBA學生離職傾向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4 袁興國;高校與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素質測評的差異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薛春林;工傷事故保險賠償與民事侵權損害賠償?shù)倪m用關系[D];四川大學;2005年
6 劉亞妮;論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周昭茹;勞動合同期限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馬哲;勞動者辭職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劉松珍;我國勞動合同違約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史麗麗;中國大學生就業(yè)難點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20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232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