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五周年
本文選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 勞動爭議調解 ; 參考:《中國勞動》2013年01期
【摘要】:正勞動人事爭議的基本情況和趨勢研判主持人:2007年,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先后頒布了《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標志著我國勞動立法的新階段。為了客觀評價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在這五年來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有必要回顧總結一下這幾年勞動人事爭議的基本狀況,并對未來的趨勢進行研判。葉根禮:五年以來,我國勞動爭議一直處于高發(fā)狀態(tài)。
[Abstract]:In 2007,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omulgated "Labor contract Law" and "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Law", which marked a new stage of labor legisl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of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to study and judge the future trends. Ye Genli: since 5 years ago, our country labor dispute has been in the high incidence state.
【作者單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調解仲裁司;上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清華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2.5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香花;;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解析[J];人才資源開發(fā);2008年06期
2 李盛榮;;法官釋法(五)——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J];法律與生活;2008年09期
3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問答(一)[J];實踐(黨的教育版);2008年07期
4 ;學習宣傳《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③[J];四川勞動保障;2008年07期
5 謝新偉;葛春會;;《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案例解讀[J];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01期
6 ;處理勞動爭議 更快捷更方便——《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解讀[J];司法業(yè)務文選;2008年01期
7 本刊編輯部;;依法更好更快地處理勞動爭議——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孫寶樹談貫徹實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J];中國勞動保障;2008年02期
8 肖竹;;《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適用問題研究[J];政法論叢;2009年02期
9 ;去醫(yī)院送飯摔傷誰管[J];中國社會保障;2009年05期
10 ;政策法規(guī)[J];工會博覽;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8年
2 顧金林;;簡言社區(qū)勞動爭議調解是構建和諧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活動征文選[C];2008年
3 滕軍;;論我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的改革[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于偉;;關于勞動爭議案件舉證責任的相關問題[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孫智俊;;勞動爭議案件中的幾個疑難問題的探討[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黃鈺;劉曉明;關保英;戴建平;張憲民;裘國梁;吳祖強;劉偉東;吳薇;朱永康;陸敬波;崔凱;姜國棟;羅欣;金苗林;張福祥;;勞動合同法與勞動行政管理關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7 王中;陳曦;劉顯中;侯繼山;;我國勞動爭議解決制度的反思與重整[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8 白保群;;勞動爭議仲裁與訴訟的異同[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陸胤;;論無故曠工——事實與證據(jù)的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李政;;高校大學生就業(yè)力問題研究[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陜西持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g?傳智;勞動者的春天[N];安康日報;2008年
2 朱磊;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為一年[N];法制日報;2008年
3 北京市海淀區(qū)法院民一庭審判長 李盛榮;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4大亮點 利于勞動者維權[N];北京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陸飛;和諧勞動新時代[N];安慶日報;2008年
5 記者 陳張書;打“勞動官司”不再收錢[N];湖南經濟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實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構建和諧穩(wěn)定勞動關系[N];菏澤日報;2008年
7 尚新民;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促進和諧勞動關系[N];開封日報;2008年
8 林曉潔;新法實施 定紛止爭促和諧[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9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育革;貫徹落實《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wěn)定[N];萊蕪日報;2008年
10 發(fā)志;《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解讀[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毅芬;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吉達珠;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實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金泳奎;中韓商事仲裁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胡偉良;兩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議[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趙寧;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于桂蘭;私營企業(yè)工人勞動力價值實現(xià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陳建;論仲裁員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8 張燁;論防止仲裁的訴訟化[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9 張旗坤;論商品貿易協(xié)會仲裁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10 薛西全;兩岸仲裁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芳;我國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王志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仲裁員隊伍建設的定位[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張朋;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4 獨萍;人事爭議仲裁工作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郭梅;我國勞動仲裁制度的改革與完善[D];吉林大學;2006年
6 李楊;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7 張舸;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缺陷與完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褚利民;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缺陷與重構[D];安徽大學;2006年
9 李興東;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10 房芳;論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的改革[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7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79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