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處理群體性勞動爭議的中國法律框架
本文選題:群體性勞動爭議 切入點:集體勞動爭議 出處:《中國勞動》2013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若對群體性勞動爭議進行類型化處理,也就是將其區(qū)分為圍繞勞動關系的存續(xù)、實現(xiàn)、終止而發(fā)生的群體性勞動爭議和圍繞勞動條件、待遇等變更而發(fā)生的勞動爭議兩種,那么群體性爭議也可以納入到現(xiàn)行法的框架下解決。其中,前者屬于個別勞動爭議的群體化,可以納入《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的調(diào)整范圍;后者屬于簽訂集體合同、訂立企業(yè)規(guī)章的爭議,可以納入《勞動法》第八十四條第一款以及《集體合同規(guī)定》第七章的調(diào)整范圍。為了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解決群體性勞動爭議,我國現(xiàn)行法律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Abstract]:If the group labor disputes are classified, that i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group labor disputes around the existence, realization and termin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labor disputes around the changes of labor conditions, treatment, etc. Then group disputes can also be settl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isting law. Among them,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individual labor disputes and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of the 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Law; the latter belongs to the signing of collective contracts. Disputes 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regulations may be brought into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Article 84th of the Labor Law and in Chapter 7th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llective contracts. China's current legal system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單位】: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基金】: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青年課題用人單位勞動規(guī)章制度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為13YQ00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潔;關于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情況的調(diào)查報告[J];法律適用;2005年07期
2 孫德強;肖竹;張冬梅;沈建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的勞動爭議新特點與工會對策研究報告[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沈建峰;;論集體合同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效力[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源;;我國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郝晶;;我國勞動者民主參與制的構(gòu)想[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王全興;黃昆;;勞動合同法律適用的若干規(guī)則[J];北方法學;2009年03期
4 丁建安;;企業(yè)勞動規(guī)章的法律性質(zhì)辨析——兼評我國企業(yè)勞動規(guī)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學;2009年03期
5 王天玉;;就業(yè)權:理論、制度與類型[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侯殿收;;理性分析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的利與弊[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張菁菁;;淺談勞動爭議[J];才智;2009年08期
8 薛長禮;;中國勞動權研究述評與理論反思[J];長白學刊;2007年04期
9 陳曉強;;和諧勞動關系探析[J];長白學刊;2009年03期
10 劉松珍;;論勞動合同變更[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業(yè)宏;肖蓓;;外資并購中國企職工勞動就業(yè)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二○○七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呂金朝;;論未續(xù)簽合同勞動關系的性質(zhì)及法律責任[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李培智;;勞動關系概念論綱[A];京津冀和諧勞動關系論壇暨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學研究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張秀敏;;《勞動合同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對策[A];京津冀和諧勞動關系論壇暨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學研究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zhuǎn)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穆隨心;勞動法“傾斜保護原則”正義價值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龍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勞動規(guī)章制度立法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馬福軍;勞動權的稅法保障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崔馳;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中國合作型勞動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國華;員工參與公司治理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8 王亞男;外派船員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9 張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張穎慧;企業(yè)組織變動與工作權保障[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芳;我國經(jīng)濟性裁員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為本視角下和諧勞動關系的構(gòu)建[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鮑云松;競業(yè)禁止制度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黃學軍;罷工權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翟旭丹;演員自雇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郭靜薇;我國勞動規(guī)章制定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徐文婷;企業(yè)職業(yè)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凌湛;事實勞動關系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張亞琦;論勞務派遣用工中若干實踐問題及制度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10 曲智;完善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若干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冬梅;;關于集體合同履行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2 張喜亮;論工會在集體合同制度中的角色[J];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3 鄭尚元;“集體協(xié)商”與“集體合同”詞義辯[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孫德強;沈建峰;;集體合同主體辨析[J];政法論壇;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芳霞;;論集體勞動爭議處理的法律機制[J];法制與社會;2009年25期
2 本刊編輯部;;集體協(xié)商、集體合同、集體爭議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是什么[J];中國勞動保障;2005年11期
3 楊云芳;楊云霞;;集體合同糾紛的可訴性及障礙分析[J];人文雜志;2009年05期
4 王向前;;論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J];哈爾濱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 劉焱白;;論《勞動法》中利益爭議處理方式的規(guī)約[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熊新發(fā);;比較視野下中國罷工治理的反思與展望——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積極解決與消極應對[J];云南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7 蔡吉恒;黃瑩瑜;;若干國家和地區(qū)勞資利益調(diào)整立法簡介[J];中國勞動;2010年10期
8 周衛(wèi)平;;南京國民政府的勞資爭議處理法述評[J];探索與爭鳴;2010年12期
9 管禮明;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J];中國勞動;1994年07期
10 李德齊;;勞動爭議處理與制度選擇[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楊恒敏;;論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建平;;當前勞動爭議的特點和勞動爭議處理中的特殊法律問題[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趙雄麟;;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建議[A];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謝德成;勞動爭議處理機制重構(gòu)之基礎與思路[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2 江西省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蔣橋生;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機制完善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張偉杰;應當高度重視和充分發(fā)揮勞動爭議調(diào)解的作用[N];工人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寧 杰;建構(gòu)和諧的勞動關系[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盡快制定《勞動爭議處理法》[N];工人日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王嬌萍 鄭莉;委員建議依法用足用好勞動爭議處理渠道[N];工人日報;2011年
7 陳榕;富陽市妥善處理集體勞動爭議[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年
8 羅燕 林秋蘭 華南師范大學;建立我國集體勞動爭議預防與處理機制[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1年
9 朱華邋姚煥村;3個月處理勞動爭議超3萬件[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10 通訊員 馬景慧、張勇 記者 四光;我市上半年勞動爭議仲裁案件數(shù)量創(chuàng)新高[N];承德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焱白;勞動關系穩(wěn)定之法律調(diào)整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2 周衛(wèi)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勞資爭議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繼濤;論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完善[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2 劉菲;完善我國集體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3 李恒;主要發(fā)達國家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研究及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陳旭;群體性勞動爭議處理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5 侯希斌;論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之完善[D];蘇州大學;2008年
6 劉永勝;完善我國集體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7 紀冠男;勞動爭議協(xié)商程序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8 王啟鵬;勞動爭議處理與制度選擇[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廖青松;從勞動爭議分類看我國現(xiàn)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D];湘潭大學;2007年
10 張新強;論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99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59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