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認(rèn)定工傷可否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本文關(guān)鍵詞: 補助金 一次性 工傷保險條例 用人單位 認(rèn)定 養(yǎng)老金 享受 主持人 經(jīng)辦機(jī)構(gòu) 試行辦法 出處:《中國社會保障》200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主持人:我單位一退休人員曾于1961—1964年在采石廠工作,1965年轉(zhuǎn)入我單位,1994年病退。2001年被確診為矽肺,同年被認(rèn)定為工傷,并被鑒定為傷殘5級。請問他是否可以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些人員認(rèn)為他已經(jīng)退休,領(lǐng)取了養(yǎng)老金,不應(yīng)再享受該待遇。該看法是否正確?
[Abstract]:Moderator: a retiree of my unit worked in a quarrying plant in 1961-1964, transferred to my unit on 1965, retired from illness on 1994, was diagnosed as silicosis in 2001, and was recognized as an industrial injury in the same year. And is identified as disability level 5. May I ask if he can enjoy a one-time disability benefit? Some people think that he has retired, receive a pension, should no longer enjoy the treatment. Is this correct?
【分類號】:D922.55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春潤;向春華;;轉(zhuǎn)業(yè)軍人能否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J];中國社會保障;2006年10期
2 ;聘用人員因公死亡 政府部門敗訴賠償[J];當(dāng)代廣西;2005年10期
3 田春潤;向春華;;兩次工傷如何享受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yè)補助金[J];中國社會保障;2005年10期
4 ;有問有答[J];中國社會保障;2005年12期
5 田春潤;向春華;;是否需要明確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時限范圍[J];中國社會保障;2006年10期
6 ;退休后認(rèn)定工傷可否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J];中國社會保障;2007年09期
7 向春華;張俞紅;;工亡補助金:紛爭何時結(jié)[J];中國社會保障;2008年04期
8 田春潤;向春華;;退休人員的舊工傷能否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J];中國社會保障;2005年12期
9 本刊編輯部;;父母都有生活來源仍可享受一次性工亡補助金[J];中國勞動保障;2006年06期
10 ;工傷職工被判刑能否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J];中國社會保障;200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瑤;;1870年英國《初等教育法》評述[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魏建國;;美國《高等教育法》修訂與高等教育財政改革[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jì)學(xué)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丁建峰;財政部批復(fù)寧夏2008年中央政法補助金1.14億元[N];華興時報;2008年
2 記者 徐亞華;工傷保險政策有調(diào)整[N];南通日報;2007年
3 記者 顧榮;工亡補助 同命同價[N];西安日報;2010年
4 記者 馬馳;沈陽工亡補助提至30多萬元[N];沈陽日報;2010年
5 記者 沙星海;新《工傷保險條例》開始施行[N];平頂山日報;2011年
6 中國政法大學(xué) 向春華;論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分配[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7 謝子琳;工人因工負(fù)傷后工資應(yīng)如何確定[N];法治快報;2006年
8 趙勝利;五級傷殘職工辭職 單位應(yīng)支付所有工傷待遇[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9 記者 王怡文;新《工傷保險條例》1月1日起實施[N];云南日報;2011年
10 記者 曉紅;農(nóng)轉(zhuǎn)非有勞動能力者最高可獲3萬補助金[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齊建東;行政資助法治化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浦莉;完善我國工傷賠償法律制度的思考[D];蘇州大學(xué);2007年
2 邵黎;德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8年
3 張晶;第三人侵權(quán)之工傷救濟(jì)模式的選擇與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08年
4 張媛媛;中美污染預(yù)防法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2007年
5 賴錦標(biāo);論我國工傷事故的不同賠償標(biāo)準(zhǔn)及其統(tǒng)一[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6 李嘯塵;煤礦事故傷亡法律救濟(jì)體系及其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7 張倍銘;論我國工傷補償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大學(xué);2011年
8 段璀浩;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對象的確定機(jī)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2年
9 張登;工傷賠償與侵權(quán)賠償競合的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1年
10 趙太文;工傷待遇與民事賠償競合問題的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527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152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