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對外擔保的責任認定 ————以李某訴張某、樂某公司和李彩某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21:37
股東會被《公司法》第十六條明文規(guī)定為公司對外擔保的決策機構,對外擔保的決策權不再屬于法定代表人。但對于法定代表人未經股東會同意擅自訂立的擔保合同效力沒有進行詳細規(guī)定,導致爭議不斷涌現于司法實務中。在我國代表理論之下,法定代表人一般享有概括且不受限制的代表權,從而使得《合同法》第五十條的越權代表認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本文以“李某訴張某、樂某公司和李彩某合同糾紛”這一真實案例為分析對象,緊扣本案的爭議焦點進行探討分析。明確樂某公司并不是借款合同中所列明的借款人,《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也并不是判斷合同效力的直接依據,它并不會對擔保合同的效力產生直接影響。但基于對法定代表人擔保權的明確限制和法律的公示性和公信力,該條款具有引致作用,對合同有效無效產生間接影響。法定代表人在沒有對外擔保決策權情況下訂立擔保合同的行為,構成《合同法》第五十條所規(guī)制的越權代表。公司是否承擔法定代表人越權的后果才是圍繞爭議焦點的正確追問。合同效力與后果歸屬是問題的一體兩面,公司擔保責任的認定以越權代表的后果歸屬為突破口更為適宜。在法定代表人超越法定限制的情形下,相對人不能被推定為善意。相對人若不能自己舉證證明自身為...
【文章頁數】: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方內容和方法
1、系統(tǒng)研究法
2、歸納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四)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一、案情簡介與爭議焦點
(一)案情簡介
(二)爭議焦點
1、樂某公司是擔保人還是借款人
2、《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是否對擔保合同效力產生影響
3、法定代表人對外擔保行為的后果是否歸屬于公司
二、本案評析
(一)樂某公司是擔保人
1、合同的相對方載明于合同
2、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二)《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對擔保合同效力有影響
1、《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性質爭議
2、對《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解析
(三)法定代表人對外擔保的后果不歸屬于樂某公司
1、法定代表人存在越權行為
2、相對人非善意
三、思考與建議
(一)越權代表不能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
1、從法條的文義看
2、從權利來源看
3、從行為性質看
4、從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得出的結論看
(二)樂某公司應承擔導致擔保無效的民事責任
(三)明確相對人的形式審查義務和標準
1、審查義務的形式性是確定的界限
2、明確形式審查義務的范圍
(四)《公司法》第十六條應該被進一步完善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82091
【文章頁數】: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方內容和方法
1、系統(tǒng)研究法
2、歸納分析法
3、案例分析法
(四)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一、案情簡介與爭議焦點
(一)案情簡介
(二)爭議焦點
1、樂某公司是擔保人還是借款人
2、《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是否對擔保合同效力產生影響
3、法定代表人對外擔保行為的后果是否歸屬于公司
二、本案評析
(一)樂某公司是擔保人
1、合同的相對方載明于合同
2、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二)《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對擔保合同效力有影響
1、《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性質爭議
2、對《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解析
(三)法定代表人對外擔保的后果不歸屬于樂某公司
1、法定代表人存在越權行為
2、相對人非善意
三、思考與建議
(一)越權代表不能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
1、從法條的文義看
2、從權利來源看
3、從行為性質看
4、從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得出的結論看
(二)樂某公司應承擔導致擔保無效的民事責任
(三)明確相對人的形式審查義務和標準
1、審查義務的形式性是確定的界限
2、明確形式審查義務的范圍
(四)《公司法》第十六條應該被進一步完善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782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78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