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者欺詐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1 08:39
當前學界對購買者欺詐行為缺乏系統(tǒng)性深入研究,沒有廣泛認可的概念術語指代這一行為,也缺乏對其違法性的說理,更加缺乏與購買者欺詐行為對應的責任及賠償制度構建,甚至于將這一行為與傳統(tǒng)“知假買假”混淆,缺乏基本認識。而對購買者欺詐行為的懲治方式也局限于裁判敗訴。使得欺詐成本過低,不能有效地嚇阻違法者,遑論有效地承擔侵權責任?本文試引入“購買者”概念指代不宜被稱作消費者的行為人,確立“購買者欺詐行為”概念指代易造成誤解的“消費欺詐行為”“消費者欺詐行為”等,明確表述行為實質;試著重通過論證購買者所為的何種程度的不實陳述能構成虛構、隱瞞事實,經營者所存在的商品或服務瑕疵應在何種限度內方不構成對購買者欺詐責任的抗辯,經營者支付懲罰性賠償或其對價所基于的同意在何種條件下符合陷入錯誤認識要件論證購買者欺詐的違法性等問題,構建購買者欺詐責任的構成要件;明確界定購買者欺詐行為概念,最終從現有立法和立法建議兩個角度出發(fā),對規(guī)定購買者欺詐責任提出立法、釋法建議,以求確立經營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節(jié)約司法資源,增加欺詐成本,有效遏止購買者欺詐行為,維護誠信交易秩序和良好營商環(huán)境,增進市場活力,促進社會和諧。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購買者欺詐行為的由來
1.2 關于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
1.3 關于懲罰性賠償適用范圍的爭議
第2章 購買者欺詐問題概述
2.1 購買者欺詐行為研究存在的問題
2.1.1 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
2.1.2 缺乏概念共識
2.2 研究購買者欺詐行為應解決的問題
2.2.1 明確購買者欺詐行為的概念界定
2.2.2 論證購買者欺詐行為的構成要件
2.2.3 探究購買者欺詐行為的責任承擔
第3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主體
3.1 購買者概念的意義
3.2 購買者構成要件
3.2.1 以欺詐為目的
3.2.2 以經營者為欺詐對象
3.2.3 以懲罰性賠償為欺詐客體
3.2.4 以虛構、隱瞞事實為行為方式
3.3 購買者與消費者的主體范圍差異
第4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構成要件
4.1 以欺詐一般要件評價購買者欺詐行為
4.2 購買者欺詐行為主觀要件
4.2.1 購買者始終持故意目的
4.2.2 購買者欺詐故意的認定
4.3 購買者欺詐行為客觀要件
4.3.1 購買者虛構或隱瞞事實
4.3.2 經營者產生錯誤認識
4.3.3 經營者作出不真實意思表示
4.4 購買者欺詐行為的不正當性
4.4.1 購買者不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4.4.2 購買者欺詐行為違反《消法》公平原則
4.4.3 購買者欺詐行為違反《消法》誠信原則
第5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責任
5.1 購買者欺詐行為責任概述
5.2 購買者欺詐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5.3 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5.4 損害賠償范圍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立法趨勢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消費欺詐認定的沖突彌合與實務適用——兼談新消法及配套法規(guī)規(guī)章的理解[J]. 楊達,陳悅. 中國市場監(jiān)管研究. 2017(11)
[2]商品欺詐懲罰性賠償責任適用范圍爭議之我見[J]. 楊立新. 江漢論壇. 2017(01)
[3]論知假買假的邏輯基礎、價值理念與制度建構[J]. 李劍. 當代法學. 2016(06)
[4]消費欺詐行為及侵權責任承擔[J]. 楊立新. 清華法學. 2016(04)
[5]“知假買假”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嗎?——兼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范圍[J]. 郭明瑞. 當代法學. 2015(06)
[6]消費者合同三題:知假買假、懲罰性賠償與合同終了[J]. 韓世遠. 法律適用. 2015(10)
[7]締約過失與欺詐的制度競合——以欺詐的“故意”要件為中心[J]. 劉勇. 法學研究. 2015(05)
[8]論消費者傾斜性保護的邏輯[J]. 藍壽榮,周艷芳.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3)
[9]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范構造——以最高人民法院第23號指導性案例為中心[J]. 稅兵. 法學. 2015(04)
[10]懲罰性賠償制度質疑——兼評《侵權責任法》第47條[J]. 孫效敏,張炳. 法學論壇. 2015(02)
本文編號:3582474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3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購買者欺詐行為的由來
1.2 關于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
1.3 關于懲罰性賠償適用范圍的爭議
第2章 購買者欺詐問題概述
2.1 購買者欺詐行為研究存在的問題
2.1.1 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
2.1.2 缺乏概念共識
2.2 研究購買者欺詐行為應解決的問題
2.2.1 明確購買者欺詐行為的概念界定
2.2.2 論證購買者欺詐行為的構成要件
2.2.3 探究購買者欺詐行為的責任承擔
第3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主體
3.1 購買者概念的意義
3.2 購買者構成要件
3.2.1 以欺詐為目的
3.2.2 以經營者為欺詐對象
3.2.3 以懲罰性賠償為欺詐客體
3.2.4 以虛構、隱瞞事實為行為方式
3.3 購買者與消費者的主體范圍差異
第4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構成要件
4.1 以欺詐一般要件評價購買者欺詐行為
4.2 購買者欺詐行為主觀要件
4.2.1 購買者始終持故意目的
4.2.2 購買者欺詐故意的認定
4.3 購買者欺詐行為客觀要件
4.3.1 購買者虛構或隱瞞事實
4.3.2 經營者產生錯誤認識
4.3.3 經營者作出不真實意思表示
4.4 購買者欺詐行為的不正當性
4.4.1 購買者不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4.4.2 購買者欺詐行為違反《消法》公平原則
4.4.3 購買者欺詐行為違反《消法》誠信原則
第5章 購買者欺詐行為責任
5.1 購買者欺詐行為責任概述
5.2 購買者欺詐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5.3 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5.4 損害賠償范圍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立法趨勢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消費欺詐認定的沖突彌合與實務適用——兼談新消法及配套法規(guī)規(guī)章的理解[J]. 楊達,陳悅. 中國市場監(jiān)管研究. 2017(11)
[2]商品欺詐懲罰性賠償責任適用范圍爭議之我見[J]. 楊立新. 江漢論壇. 2017(01)
[3]論知假買假的邏輯基礎、價值理念與制度建構[J]. 李劍. 當代法學. 2016(06)
[4]消費欺詐行為及侵權責任承擔[J]. 楊立新. 清華法學. 2016(04)
[5]“知假買假”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嗎?——兼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范圍[J]. 郭明瑞. 當代法學. 2015(06)
[6]消費者合同三題:知假買假、懲罰性賠償與合同終了[J]. 韓世遠. 法律適用. 2015(10)
[7]締約過失與欺詐的制度競合——以欺詐的“故意”要件為中心[J]. 劉勇. 法學研究. 2015(05)
[8]論消費者傾斜性保護的邏輯[J]. 藍壽榮,周艷芳.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3)
[9]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范構造——以最高人民法院第23號指導性案例為中心[J]. 稅兵. 法學. 2015(04)
[10]懲罰性賠償制度質疑——兼評《侵權責任法》第47條[J]. 孫效敏,張炳. 法學論壇. 2015(02)
本文編號:3582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5824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