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立法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 + 立法現(xiàn)狀 ; 參考:《甘肅政法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20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分稅制”改革之后,國家財力向中央集中,為保障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建立了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一直以來,該項法律制度成了“分稅制”的一項重要配套制度,在實際運行中也發(fā)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現(xiàn)行法律規(guī)范存在效力位階不高、體系性缺失等立法層面的問題,同時也導致該法律制度在實際運行中衍生了一系列問題。為健全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必須從立法方面著手,制定一部涵蓋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法律概念、法律原則以及法律規(guī)則的專門法律,以實現(xiàn)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法治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轉移支付的法律規(guī)則部分,包括轉移支付主體、主體的職權職責、轉移支付法定程序以及法律責任。本文分別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首先,概述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一般理論,解析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總結該制度的理論基礎,梳理我國該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和特征。其次,梳理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現(xiàn)狀,通過整理我國預算法中關于轉移支付的相關條文、國務院轉移支付相關規(guī)定以及財政部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總結我國現(xiàn)行相關立法的積極作用,并探討其不足。再次,對域外代表性國家的轉移支付制度進行實證分析,包括美國的補助金制度、澳大利亞的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以及日本的地方交付稅制度,總結它們在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立法方面的有益經(jīng)驗。最后,結合我國立法現(xiàn)狀的不足之處和域外的先進經(jīng)驗,從理論層面提出制定我國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專門立法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明確財政轉移支付的一般性問題,包括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概念、類型、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第二,明確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法定主體;第三,合理配置各相關主體的權責;第四,明晰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法定程序;第五,落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法律責任。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論述,在理論層面提出制定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的立法建議。
[Abstract]:In the 1990s ,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 taxation system " in our country , the stat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central focus ,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local government ' s public service ability , set up the central to the local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legal system .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method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2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亮;對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績效的實證分析[J];探索;2003年06期
2 李一凝;;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規(guī)范與完善探析[J];理論前沿;2006年18期
3 周成剛;;關于建立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構想[J];西部財會;2006年10期
4 孟梅;;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現(xiàn)狀、問題及其完善[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7年14期
5 洪曄演;蔡念東;;財政轉移支付與公共服務均等化[J];團結;2008年06期
6 宋槿籬;譚金可;;外國經(jīng)驗對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借鑒與啟示[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8年02期
7 ;“財政轉移支付研究”專欄征稿[J];公共行政評論;2008年01期
8 宋槿籬;申思;黃品紅;;完善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監(jiān)督的法律思考[J];法治湖南與區(qū)域治理研究;2011年04期
9 伊文嘉,李鳳梅;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完善芻議[J];特區(qū)經(jīng)濟;2005年05期
10 伊文嘉,李鳳梅;國外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及其經(jīng)驗概介[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劍文;;中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探討[A];城市經(jīng)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jīng)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明燕飛;鐘昭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背景下財政轉移支付問題研究[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明燕飛;鐘昭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背景下財政轉移支付問題研究[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徐莉萍;蔡雅欣;李姣妤;;生態(tài)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研究[A];2012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2年專刊(一)[C];2013年
5 方明;;中國財政轉移支付的憲政透視[A];2010年“海右”全國博士生論壇(公共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轉型的公共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立足優(yōu)勢,圍繞特色,強力推進財源建設工作[A];黑龍江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C];2004年
7 徐陽光;;論財政轉移支付法與和諧社會公平正義理念之實現(xiàn)[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光;;中國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有多遠[A];構建中國公共預算法律框架[C];2008年
9 馬建霞;;論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胡光宇[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與地方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上濤;371億元財政轉移支付 加大對人口導入?yún)^(qū)支持[N];文匯報;2013年
2 記者 周亞暉 通訊員 葉相 成蒙蒙;6年獲中央財政轉移支付23億[N];十堰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李瓊;加快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法[N];中國財經(jīng)報;2004年
4 徐孟洲;健全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N];法制日報;2004年
5 記者 盧海;省政府印發(fā)《青海省省對下財政轉移支付辦法》[N];青海日報;2003年
6 鄒聲文 田雨;財政轉移支付 重點改善民生[N];中國改革報;2007年
7 韋軼柳;全國人大財經(jīng)委財政轉移支付專題調研組到我區(qū)調研[N];廣西日報;2007年
8 王勉;加快“財政轉移支付”立法[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9 鄒聲文邋田雨;“財政轉移支付要重點用于改善民生”[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儲著勝;財政轉移支付需要因時而變[N];證券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葉平;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劉鳳偉;財政轉移支付對地區(qū)差距的影響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8年
3 倪志龍;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4 范子英;央地關系與區(qū)域經(jīng)濟格局:財政轉移支付的視角[D];復旦大學;2010年
5 王鵬;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鄭浩生;以“縣”為承接基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績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7 程毓;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對地區(qū)間公共服務差異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8 劉小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9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華彩;中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之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2 趙玲玲;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3 張艷;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4 席紅艷;我國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5 徐輝;論憲政視野下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立法的完善[D];湖南大學;2009年
6 李陽;財政轉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實證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7 申思;財政轉移支付監(jiān)督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沈加佳;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9 李若涵;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結構優(yōu)化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10 崔寅;基于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視角的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分析[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09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10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