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第16條強制性質解釋的誤區(qū)及重構
本文選題:《公司法》第條 + 公司擔保。 參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公司法》第16條為公司提供擔保規(guī)定了"限制性"要求。當前主流裁判認為,該條是"管理性強制性規(guī)定",且"不具有對抗或約束第三人"的效力,據(jù)此得出了違反該條并不導致?lián)o效的結論。這種法律適用的思路是錯誤的。只有斬斷《公司法》第16條與《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的聯(lián)結,才能糾正公司擔保效力認定問題上的法律適用錯誤。現(xiàn)有理論試圖構建新的解釋路徑,以求擺脫適用困境。然而,新的路徑,要么拘泥舊有框架,要么需付出更大的理論代價,均不足取!豆痉ā返16條具有積極強制與消極強制兩個方面。積極一面,以公司自治行為——章程和決議——為對象;消極一面,以排除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為擔保為目的。兩者均非《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意義上的強制。
[Abstract]:Section 16 of the Company Law provides a "restrictive" requirement for a company to provide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mainstream judgment, the article is a "regulatory mandatory provision" and "does not have the effect of antagonizing or binding a third party",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reach of the article does not result in the invalidation of the guarantee. The idea of applying the law is wrong. Only by break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icle 16 of Company Law and item (5) of Article 52 of contract Law can we correct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company guarantee. The existing theories try to construct a new way of explanation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of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new path, either sticking to the old framework or paying a greater theoretical price, is not worth taking. Article 16 of Company Law has two aspects: positive compulsion and negative compulsion. On the positive side, the act of corporate autonomy-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resolutions-as the object; on the negative side,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for the purpose of security. Neither is compulsory in the sense of Article 52 (5) of the contract Law.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2.291.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春梅;陳文曲;;論公司擔保之可行性及其限制——兼論我國公司擔保制度之缺失與完善[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羅英;;上市公司擔保:公司治理視野中的考察[J];金融法苑;2003年02期
3 ;公司集團與集團公司擔保的法律效力[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08期
4 耿杰圣;楊飛;;公司擔保法律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5 姚黎黎;;論公司擔保立法的完善[J];運城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蘭笑;;淺議公司擔保[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吳海燕;;改善上市公司擔保信息披露監(jiān)管對策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03期
8 王勇;盧進勇;;公司擔保解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03期
9 高圣平;;公司擔保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3年02期
10 吳健;;關于公司對其股東債務進行擔保的法律問題的討論[J];引進與咨詢;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旭東;;公司擔保規(guī)則的司法續(xù)造——基于145份判決書的實證分析[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康雪;論有限公司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之適用事由[D];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
2 高飛;股東除名制度問題法律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年
3 劉文明;完全認繳制下的資本充實責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
4 戴璇;公司擔保效力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5 周微;論公司擔保的法律效力[D];吉林大學;2016年
6 陳燕;公司擔保的法律效力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7 王云松;公司擔保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8 邢文中;公司越權擔保合同效力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9 李智媛;論公司擔保法律問題[D];河北大學;2017年
10 李春燕;論公司為法定代表人擔保的效力[D];西南科技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901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90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