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互聯網不正當競爭中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本文選題:消費者利益 切入點:消費者決定自由 出處:《知識產權》2015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消費者處于互聯網競爭生態(tài)鏈的最末端,互聯網競爭行為與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幾乎每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都可能侵害消費者利益。當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侵害消費者利益行為具有普遍性,表現為侵害消費者的決定自由,誤導消費者以及搭便車行為對消費者利益的侵害;ヂ摼W領域消費者利益的實質是消費者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不應著眼于消費者的局部利益與眼前利益。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第1條立法目的中明確要求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決定了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根本定位。因此,在立法上,建議賦予消費者集體訴權;在司法理念上以是否侵犯消費者利益作為判定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重要標準;在具體認定是否侵害消費者利益時,引入消費者測試,以對消費者利益形成客觀認知。
[Abstract]:Consumers are at the end of the ecological chain of Internet competition. Internet competition behavi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lmost every kind of unfair competition behavior may infringe on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e essence of consumers' interests in the Internet is the overall and long-term interests of consumers. We should not focus on the local and immediat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Our country's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explicitly requir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in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Article 1, which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determining unfair competition. In legisl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sumers should be given collective right of action; whether consumers' interests should be infringed on a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judging unfair competition on the Internet; and whether consumer test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nsumers' interests are infringed. In order to form 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
【分類號】:D92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鄭友德;萬志前;;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2 鄭友德;伍春艷;;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十問[J];法學;2009年01期
3 董慧娟;周杰;;對瀏覽器過濾視頻廣告功能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質疑[J];電子知識產權;2014年12期
4 石必勝;;網絡不正當競爭認定中的公共利益考量[J];電子知識產權;2015年03期
5 朱理;;互聯網領域競爭行為的法律邊界:挑戰(zhàn)與司法回應[J];競爭政策研究;2015年01期
6 李小年;查拉·艾薇絲;;歐盟《不公平商業(yè)行為指令》對中國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的借鑒意義[J];政治與法律;2009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強;;國際貿易中不正當競爭行為之特性初探[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2 孫憲超;;大陸法系民法對羅馬法錯誤制度的繼受及中國民法中的重大誤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王海明;;論羅馬法上債的保全——以反欺詐債權人為中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4 沈俊杰;;侵犯商標權還是不正當競爭——從大眾搬場訴百度網絡案看售前混淆的法律適用[J];中華商標;2011年07期
5 蘇海健;;論自然之債的法律效力[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6 鄭顯文;;中華法系與古代羅馬法之“暗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韓世遠;債權人撤銷權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3期
8 劉家安;;“要物合同”概念之探究[J];比較法研究;2011年04期
9 王為農;關于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理論問題[J];財經問題研究;1997年08期
10 楊爽;;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忠;;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民事損害賠償條款的適用[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陳泉生;鄒燕玲;;循環(huán)經濟法生態(tài)人模式初探[A];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防災減災——2012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黃琳;;見義勇為的認定與保護探討[A];河北省見義勇為法治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承秀;中韓知識產權領域的反壟斷規(guī)制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林莎;我國企業(yè)海外并購的法律風險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劉言浩;不當得利法的形成與展開[D];復旦大學;2011年
5 王琳琳;論私權及其體系化[D];吉林大學;2012年
6 田士永;物權行為理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7 楊漢平;政府采購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王寶蒞;斷了線的等價交換?!——合同的倫理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洪學軍;不當得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10 王洪;合同形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園;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認定相關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楊臻;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獨立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葉民;公司經理對第三人民事責任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強;從國外司法實踐看我國電視節(jié)目模板保護[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符東杰;損害賠償中的損益相抵規(guī)則及其適用[D];蘇州大學;2010年
6 吳銀書;債務承擔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吳立強;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模式探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賴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詹國旗;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道德性[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邱慧玲;證明商標的競爭法規(guī)制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友德,楊國云;現代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競爭關系”之界定[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2 鄭友德,范長軍;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具體化研究——兼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完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3 鄭友德;萬志前;;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4 鄭友德,劉平;試論假冒與不正當競爭[J];法學評論;1998年01期
5 石必勝;;互聯網競爭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 兼評百度訴360插標和修改搜索提示詞不正當競爭糾紛案[J];電子知識產權;2014年04期
6 張欽坤;;中國互聯網不正當競爭案件發(fā)展實證分析[J];電子知識產權;2014年10期
7 石必勝;;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裁判規(guī)則的激勵分析[J];電子知識產權;2014年10期
8 薛軍;;質疑“非公益必要不干擾原則”[J];電子知識產權;2015年Z1期
9 張建才;動態(tài)競爭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J];華東經濟管理;2002年04期
10 黃坤;;反壟斷審查中的經濟學分析——以奇虎公司訴騰訊公司案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柳;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關系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劉建賢;歐盟反不正當競爭法及其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浩清;"3·15"為什么不進行365天[J];w攣胖蕓,
本文編號:1593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59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