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涉及的法律問題:由案件生發(fā)
本文關鍵詞: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涉及的法律問題:由案件生發(fā)
【摘要】: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糾紛反映了我國在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方面的立法不足與現(xiàn)實困境:立法原則不明確;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二元劃分不科學;親子關系確定規(guī)則缺失;公法制度的保障不力。為切實保障非婚生子女受撫養(yǎng)的權利,順應"子本位親子法"的發(fā)展趨勢,我國親子立法應確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則,取消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的劃分,建立統(tǒng)一的親子關系確定制度,增設子女撫養(yǎng)保障措施。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委黨校政法教研室;
【關鍵詞】: 非婚生子女 撫養(yǎng) 親子法
【分類號】:D923.9
【正文快照】: 2003年6月22日趙某之父(下稱趙父)偶然聽到了妻子沈某與原來鄰居劉某的通話內(nèi)容:自己養(yǎng)育16年的女兒趙某是劉某的親生女兒。2004年1月4日,趙父委托重慶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對其與趙某的親生關系進行鑒定,結論是:趙父與趙某不具有親生父女關系。同時,妻子沈某也將女兒的身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蘭玲;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護[J];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紅;淺析探望權的中止與恢復——《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的理解與適用[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章正璋;關于優(yōu)先購買權的幾個法律問題[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張新;析婚姻法中的探望權[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4 樊麗君;;生育權性質的法理分析及夫妻生育權沖突解決原則[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蕭也紅;婚姻家庭法的民法屬性及特性——兼論法律調(diào)整之特性[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6 黃娟;;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比較研究——兼及立法建議[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7 高留志;;論扶養(yǎng)費的變更[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胡安潮;對我國民法典中應否設定第三類民事主體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陳小勇;論片意離婚難及其對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宋宗宇,侯茜,向藝;論共有人的優(yōu)先購買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麗燕;;試論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權的損害賠償——兼評我國婚姻法離婚過錯賠償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暉;商標權利范圍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鐘青;權利質權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軍;國家所有權的法律神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6 金珍慶;中韓國有企業(yè)改制及其相關保護小股東權益問題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薄燕娜;股東出資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苗鳴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任慶恩;中國農(nóng)村土地權利制度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10 吳清旺;房地產(chǎn)開發(fā)中的利益沖突與衡平——以民事權利保障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蒙曉陽;自然人人格權客體范圍之擴張——法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D];廣西大學;2001年
2 申建平;物權變動初探[D];黑龍江大學;2001年
3 薄燕娜;論空間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張玲;無效婚姻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秦光啟;一人公司人格論[D];鄭州大學;2001年
6 金東輝;我國商事登記法律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7 林馨;最高額抵押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8 喬燁宏;締約過失責任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9 韓(王君);親權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10 林承日;合同默示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霍治平;;遭遇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權糾紛該怎么辦[J];法律與生活;2006年15期
2 潘家永;;生母有權探視其非婚生子女[J];江淮法治;2010年20期
3 牛凌峰;;非婚生子女有權繼承遺產(chǎn)嗎[J];農(nóng)家之友;2003年04期
4 吳林穎;;以非婚生未成年子女房產(chǎn)處分為例談我國認領制度之缺失[J];中國公證;2010年02期
5 谷滿滿;;非婚生子女的監(jiān)護制度研究[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4期
6 王昭君;;非婚生子女對生父遺產(chǎn)有無繼承權[J];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2000年01期
7 李應春;;非婚生子女、繼子女、養(yǎng)子女三詞不能混同[J];法律適用;1987年09期
8 煜文;;非婚子女對非婚父母是否負有贍養(yǎng)義務[J];伴侶(A版);2006年06期
9 黃娟;;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比較研究——兼及立法建議[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10 ;私生女享有哪些權利?[J];婦女生活(現(xiàn)代家長);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陸婉萍;;同居現(xiàn)象的法律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非婚生子女應由誰撫養(yǎng)[N];檢察日報;2003年
2 李剛;歐洲非婚生子女比例不斷上升[N];中國社會報;2010年
3 平影影;非婚生子女入籍門檻不同再引爭議[N];法制日報;2011年
4 陳春暉;非婚生子女親子關系的推定[N];江蘇經(jīng)濟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楊波海;非婚生子女撫養(yǎng)費應由誰承擔?[N];咸陽日報;2011年
6 劉雁翔;南康保障非婚生子女權益[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孟亞生;交通事故引出的非婚生子女索賠案[N];工人日報;2008年
8 ;非婚生子女有繼承權嗎?[N];江蘇科技報;2008年
9 孫瑩;養(yǎng)育非婚子 生父要擔責[N];西部法制報;2006年
10 吳世紅;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權利義務關系的完善[N];檢察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康茜;代孕關系的法律調(diào)整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2 闞凱;非婚同居的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元姬;中美非婚生子女權益保護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焦佳;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安然;非婚生子女認領制度的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4 陳婉菁;非婚生子女認領的法律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5 張宇;我國非婚生子女身份確認制度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2年
6 張馨予;涉臺大陸非婚生子女在臺遺產(chǎn)繼承權法律適用[D];湘潭大學;2011年
7 李智;非婚生子女親子關系確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8 王浩巍;非婚生子女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嚴礪;非婚生子女保護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邵惠;非婚生子女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960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109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