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中的社會性別——《婚姻法》的社會性別分析及其立法完善
本文關鍵詞:公共政策中的社會性別——《婚姻法》的社會性別分析及其立法完善
【摘要】:為實現(xiàn)男女間真正的平等 ,公共政策的制定應當具有社會性別視角。社會性別理論認為 :男女之間的差異是在“社會文化中形成的” ,是“社會體制習俗”把人組織到規(guī)范好的“男性”“女性”的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結果 ,而不是因為男女的生理特征而自然產(chǎn)生的。其分析方法要求考察女性與男性面對的不同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期望、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因素 ,分析社會公共政策對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響 ,尤其是可能給女性帶來的負面影響 ,進而修改社會公共政策 ,以期消除男女之間的實際不平等。我國 2 0 0 1年修訂后的《婚姻法》仍堅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則 ,規(guī)定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權利。但以社會性別平等理論來分析審視現(xiàn)行婚姻法 ,其結婚、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離婚等具體制度中 ,某些規(guī)定仍缺乏性別意識 ,并不能真正使女性獲得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護 ,特建議從社會性別平等的角度對立法加以完善。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關鍵詞】: 社會性別 社會性別分析 婚姻法 立法建議
【分類號】:D923.9
【正文快照】: 聯(lián)合國 1975年世界婦女大會明確地提出“所有國家政府應當成立提高婦女地位的機制”的建議 ,并將1975 - 1985年規(guī)定為“聯(lián)合國婦女十年”。 1979年 ,聯(lián)合國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下簡稱《消歧公約》) ,以國際公約的形式規(guī)定了婦女享有的權利 ,提出了“婦女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葦;夫妻財產(chǎn)制立法原則及若干問題研究[J];東南學術;2001年02期
2 吳俐;生育權的尷尬與選擇[J];人口與經(jīng)濟;2003年04期
3 王麗萍;美國女性主義法學及其啟示[J];法學論壇;2004年01期
4 陳葦;完善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的立法構想[J];中國法學;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明霞;論我國婚姻法增補“探望權”的必要性及其不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馬憶南;中國婚姻家庭法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寫在婚姻法修改之際[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紀秋發(fā);性騷擾及其危害[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周文蓮;周群英;;就業(yè)性別歧視的文化機制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5 周群英;周文蓮;;就業(yè)性別歧視的文化機制分析[J];長江論壇;2006年03期
6 高桂賢,曹剛;論性別平等的嬗變過程[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楊曉寧;社會性別概念與女權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看社會性別概念的產(chǎn)生[J];大連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8 熊英;評述新《婚姻法》中“夫妻財產(chǎn)制度”的不足[J];當代法學;2002年07期
9 孟德花;淺析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度及其完善[J];當代法學;2002年09期
10 李洪祥;;論離婚經(jīng)濟補償制度的重構[J];當代法學;2005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春華;市場化與中國農(nóng)村家庭的性別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周由強;當代中國婚姻法治的變遷(1949—2003)[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3 郭愛妹;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宋萌榮;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分析與現(xiàn)實趨勢[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石長林;中國教師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佘艷春;中國當代女性小說中的歷史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俊;解讀高等教育的性別符碼[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祝平燕;社會轉型期婦女參政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國騫;國家法實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俊;離婚救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王君);親權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宮穎;論監(jiān)護制度的立法完善[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葉道明;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陳于寧;親權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侯艷;論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的現(xiàn)狀與完善[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劉愈菀;從權利平等到性別關懷[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陳飛;我國家庭暴力的民事責任問題初探[D];廣西大學;2004年
8 唐曉雪;論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契約[D];武漢大學;2004年
9 黃小舫;中國協(xié)議離婚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10 牛玉萍;我國90年代婚姻家庭觀念若干熱點問題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長江,張玉萍;簡論生育權及其立法構想[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劉作翔;權利沖突:一個應該重視的法律現(xiàn)象[J];法學;2002年03期
3 朱建忠;論罪犯的生育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1期
4 陳智慧;婦女生育權實現(xiàn)的法律保護[J];政法論壇;2000年04期
5 江偉,肖建國;民事執(zhí)行制度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法學;1995年01期
6 陳葦;完善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的立法構想[J];中國法學;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歌雅;;家務貢獻補償:適用沖突與制度反思[J];求是學刊;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薛寧蘭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夫妻財產(chǎn)制的社會性別分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會會長 夏吟蘭;家庭暴力離婚案財產(chǎn)分割的社會性別分析[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社會性別意識:婚姻法修改新支點[N];中國婦女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林志文 通訊員 邱安邦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授 李慧英 (劉澄);出嫁女權益保護如何突破重圍[N];中國婦女報;2009年
5 胡沛;應當確立無效婚姻制度[N];法制日報;2001年
6 余長秀 本報記者 葉海燕;為推動男女平等 消除性別歧視提供法律武器[N];中國婦女報;2011年
7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葉志衛(wèi) 通訊員 余長秀;我國首部性別平等法規(guī)列入立法計劃[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秋娟;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和婦女財產(chǎn)權的實現(xiàn)[D];蘇州大學;2006年
2 趙璽;新中國婚姻法變遷之社會性別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段榮芳;論我國離婚婦女財產(chǎn)權益的法律保護[D];山東大學;2007年
4 白睿;空間、身體與被忽略的女性[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劉淑波;我國夫妻財產(chǎn)制的社會性別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6 任春華;從社會性別視角論我國婚約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學;2009年
7 陳姝穎;社會性別與家庭暴力[D];黑龍江大學;2007年
8 楊軍;婚姻法的社會性別實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于赫男;我國離婚財產(chǎn)分割制度的社會性別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彭黎;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39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103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