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我國合同責任體系的完善
[Abstract]:There are two main ways to construct the contractual liability system: one is the "cause approach" (Cause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breach of contract,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One is the "remedy approach" (Remedy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which gives creditors remedies in the event of defaul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medy system of breach of contract constructed in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based on "means of remedy"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at of civil law system based on "form of breach of contract". The contractual liability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modern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is close to the Anglo-American legal system, but there are many imperfections. On the basis of examining the content of the draft uniform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contractual liability system in the future formal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杭州商學院法律系 杭州商學院法律系
【分類號】:D92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源源;黎妲;侯瑤;;試論我國的預期違約制度[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0年03期
2 姚學軍;;關(guān)于不安抗辯權(quán)制度的再思考[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6期
3 刁羽;;論根本違約[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李偉;;德國法出賣人瑕疵擔保責任的發(fā)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張梅枝;;論違約形態(tài)的類型化[J];消費導刊;2008年02期
6 翟靜波;;論我國法律關(guān)于國際貨物買賣違約補救及其完善[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張梅枝;;論違約形態(tài)的類型化[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薛軍;;部分履行的法律問題研究——《合同法》第72條的法解釋論[J];中國法學;2007年02期
9 曾毅;熊艷;;淺談合同法中的違約責任制度[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權(quán)明麗;;我國合同法的預期違約制度評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黃英 張冬梅 王謙;第三人誘使他人違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N];法制日報;2010年
2 北京同碩律師所律師 張維云;如何認定合同相對方構(gòu)成預期違約[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3 甄仕權(quán);國際貨物合同中的“根本違約”探討[N];國際商報;2009年
4 李信華;淺議預期違約救濟方式的 缺陷與完善[N];江蘇法制報;2009年
5 張明芳;預期違約與實際違約的區(qū)別[N];法制日報;2005年
6 黃志強 張明芳;定金、違約金、賠償金的適用關(guān)系[N];今日信息報;2005年
7 ;預期違約與實際違約[N];民營經(jīng)濟報;2005年
8 李 燕 賀志軍;預期違約情形下的合同解除[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梁曉明;乙方應承擔合同的預期違約責任[N];法制日報;2001年
10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韓世遠;合同責任的爭點與反思(上)[N];人民法院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茂祺;給付障礙體系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春雷;合同法定解除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2 李琦;違約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楊光;旅游合同中旅行社違約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辛群;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陳楊;根本違約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謝燕鵬;論預期違約規(guī)則與不安抗辯權(quán)之立法整合[D];吉林大學;2006年
7 王瀟;履行不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苗莎莎;電信服務合同[D];內(nèi)蒙古大學;2006年
9 柯盛華;關(guān)于違約補救的若干問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6年
10 魏祥浩;論加害給付中的有關(guān)責任問題[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12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41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