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恐刑事特別程序的構(gòu)建
本文關(guān)鍵詞:論反恐刑事特別程序的構(gòu)建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恐怖主義犯罪 特別程序 價值取向 立法模式 主要內(nèi)容
【摘要】:完善的反恐法制不但要在實體法上充實恐怖主義犯罪的規(guī)定,更要有適應(yīng)追究恐怖主義犯罪的特別訴訟程序。我國反恐國內(nèi)法修訂上,絕大部分限于實體法,反恐程序理論研究得很少。應(yīng)從反恐刑事特別程序的價值取向出發(fā),根據(jù)反恐活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從立法模式和基本內(nèi)容上構(gòu)建我國反恐刑事特別程序。
【作者單位】: 廣西警官高等?茖W校法律系;
【關(guān)鍵詞】: 恐怖主義犯罪 特別程序 價值取向 立法模式 主要內(nèi)容
【分類號】:D925.2;D997.9
【正文快照】: 隨著恐怖主義犯罪的蔓延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猖獗,恐怖主義嚴重危害各國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公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9.11”恐怖事件之后,預(yù)防與打擊恐怖主義犯罪成為各國乃至國際社會強烈關(guān)注的焦點。許多國家紛紛頒布了反恐專門法,以保護國內(nèi)領(lǐng)土安全和防范國際恐怖主義的侵害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濤;;“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礎(chǔ)與價值邊界[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2 儲槐植;趙合理;;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實現(xiàn)[J];法學雜志;2007年01期
3 王順安;;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之我見[J];法學雜志;2007年01期
4 黃京平;;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學新思維[J];法學家;2007年01期
5 樊崇義;吳光升;;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與刑事偵查程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彭波;何西坤;;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結(jié)構(gòu)之理性選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角的審視[J];甘肅理論學刊;2007年02期
7 王越飛;;量刑方法論——從對傳統(tǒng)觀念的檢討與批判談起[J];河北法學;2007年05期
8 江智明;王巖;;“寬嚴相濟”政策對刑事偵查的影響[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陳曉明;;施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隱憂[J];法學研究;2007年05期
10 劉守芬;李瑞生;;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自由刑執(zhí)行的完善[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丁根生;徐世偉;史東海;;樹立和諧執(zhí)法理念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關(guān)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有關(guān)問題的思考[A];法制建設(shè)與和諧海關(guān)征文專輯[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黃利;保釋與取保候?qū)徶贫缺容^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郭明文;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處理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賀振華;刑事庭審中的人證調(diào)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洪永紅;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5 吳富麗;刑法謙抑實現(xiàn)論綱[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官建華;偵查人員出庭作證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2 張元鵬;刑事評議程序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3 王曉麗;刑事被追訴人知情權(quán)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劉亞貞;論罰金刑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麗莉;關(guān)于死刑復(fù)核程序若干問題的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牛鳴明;試論保釋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王克川;偵查階段律師辯護權(quán)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白瑪旺姆;試論我國刑事再審程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阮毅;辯訴交易制度之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程懷;美國保釋制度的歷史演進與鏡鑒[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海軍;;論反恐刑事特別程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張品澤;;恐怖主義案件刑事程序立法模式探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康海軍;;反恐刑事特別程序立法模式初探[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杜邈;;比較法視野下的檢察機關(guān)反恐職能[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楊明;論臥底偵查[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05期
6 汪振江;申偉;;人事訴訟民事特別程序的創(chuàng)設(shè)[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7 丁兆增;吳國平;;構(gòu)建我國未成年人民事案件適用特別程序初探[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章武生;;非訟程序的反思與重構(gòu)[J];中國法學;2011年03期
9 張小玲;;反恐法庭的比較與借鑒[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劉海渤;民事非訟審判程序初探[J];中國法學;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嵐;加強法院合作 致力共同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06年
2 程雷;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由分歧走向共識[N];法制日報;2007年
3 記者 杜文娟、沈文敏;上合組織成員國法院力求完善合作機制[N];人民日報;2006年
4 李相波;選民資格案件程序的適用范圍[N];人民法院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袁定波;檢察院被列為第一序列原告[N];法制日報;2005年
6 特派記者 王弋 李波 趙偉;蔡彰:建議完善死刑復(fù)核程序[N];長春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秦力文 本報通訊員 葉鷹 實習生 陳春燕;刑事訴訟法修改形成新說[N];法制日報;2005年
8 韋洪乾;死刑復(fù)核不該遙遙無期[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6年
9 記者 張志華 通訊員 田瑾 遲速;當事人可即時查閱電子卷宗[N];人民法院報;2006年
10 記者 周國東邋通訊員 潘紹龍;將實現(xiàn)遠程立案和調(diào)解[N];中國水運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云瑞;懲治腐敗犯罪特別程序的構(gòu)建[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蘇珊珊;反恐刑事程序芻議[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李莉;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訴訟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陳平;刑事被告人認罪特別程序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徐芳;論人事訴訟程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張艷艷;論刑事再審一審終審原則[D];中山大學;2006年
7 程峰;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之完善[D];安徽大學;2006年
8 易建武;由地下交易到陽光工程[D];湘潭大學;2007年
9 薛濤;反恐措施中的刑事程序控制[D];太原科技大學;2008年
10 鞏子兵;論我國刑事簡易審判程序的實踐和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733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97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