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軟實力的強化:以國際法的基本范疇為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23:29
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促進了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中國的外交政策及其實踐因此深受軟實力和國際法的影響。在中國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沿著國際法基本范疇的邏輯強化中國的外交軟實力,有助于中國對外承擔大國責任和提供國際公共產(chǎn)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增強了國際法的人類主體性以及國家的主體間性。在本體論和運行論方面,中國外交軟實力將依賴于其國際話語權、國際造法能力以及國際爭端解決能力。國際法的原始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國際政治在外交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在國際法和大國政治互動的基礎上提高全球治理能力,也成為中國外交軟實力強化的前提和基礎。
【文章來源】:東方法學.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外交軟實力與國際法基本范疇的路徑關聯(lián)
(一) 國家軟實力的概念界定
(二)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與軟實力的強化路徑
1.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及其內在的關聯(lián)性
2. 國際法基本范疇視域下的國家軟實力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軟實力的強化:國際法主體和價值之主觀能動性
(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外交軟實力強化的主體觀
(二) 和諧觀與中國外交軟實力的價值基礎
三、中國外交軟實力的法律強化路徑:國際法的本體構建與運行實效
(一) 國際造法能力的發(fā)展:以國際法的動態(tài)淵源為路徑
1. 國際造法能力的強化:以《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為框架
2. 國際造法能力的拓展:以國際法的新淵源為目標
(二) 國際法權利的維護和強化:以國際法的靜態(tài)淵源為框架
1. 國家主權的嬗變與國際法上的權利
2. 國際爭端解決能力的提升:大國政治和國際法的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南海安全合作——以國際法價值觀的變革為視角[J]. 江河. 法商研究. 2018(03)
[2]對WTO爭端解決機制裁定執(zhí)行的評估:遵守與否的考量因素[J]. 都亳. 上海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 2017(02)
[3]國際法框架下的現(xiàn)代海權與中國的海洋維權[J]. 江河. 法學評論. 2014(01)
[4]國際秩序轉型中的軟實力與公共外交[J]. 吳前進. 國際關系研究. 2013(02)
[5]從反恐決議看聯(lián)合國安理會職能的擴張[J]. 王佳. 國際論壇. 2011(04)
[6]新功能主義理論與歐洲一體化[J]. 房樂憲. 歐洲. 2001(01)
[7]論法學的范疇意識、范疇體系與基石范疇[J]. 張文顯. 法學研究. 1991(03)
本文編號:3488155
【文章來源】:東方法學.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外交軟實力與國際法基本范疇的路徑關聯(lián)
(一) 國家軟實力的概念界定
(二)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與軟實力的強化路徑
1.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及其內在的關聯(lián)性
2. 國際法基本范疇視域下的國家軟實力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軟實力的強化:國際法主體和價值之主觀能動性
(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外交軟實力強化的主體觀
(二) 和諧觀與中國外交軟實力的價值基礎
三、中國外交軟實力的法律強化路徑:國際法的本體構建與運行實效
(一) 國際造法能力的發(fā)展:以國際法的動態(tài)淵源為路徑
1. 國際造法能力的強化:以《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為框架
2. 國際造法能力的拓展:以國際法的新淵源為目標
(二) 國際法權利的維護和強化:以國際法的靜態(tài)淵源為框架
1. 國家主權的嬗變與國際法上的權利
2. 國際爭端解決能力的提升:大國政治和國際法的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南海安全合作——以國際法價值觀的變革為視角[J]. 江河. 法商研究. 2018(03)
[2]對WTO爭端解決機制裁定執(zhí)行的評估:遵守與否的考量因素[J]. 都亳. 上海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 2017(02)
[3]國際法框架下的現(xiàn)代海權與中國的海洋維權[J]. 江河. 法學評論. 2014(01)
[4]國際秩序轉型中的軟實力與公共外交[J]. 吳前進. 國際關系研究. 2013(02)
[5]從反恐決議看聯(lián)合國安理會職能的擴張[J]. 王佳. 國際論壇. 2011(04)
[6]新功能主義理論與歐洲一體化[J]. 房樂憲. 歐洲. 2001(01)
[7]論法學的范疇意識、范疇體系與基石范疇[J]. 張文顯. 法學研究. 1991(03)
本文編號:3488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348815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