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中的多數決新解
[Abstract]:Majority decision is a voting mechanism widely us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aise and demeanour of it are different in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democracy,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ple majority and absolute majority in improving the correct probabil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hanging majority,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carrier of global co-governance an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秩序重構與中國的法律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09JD0021)階段性研究成果 2009~2010年度美國Freeman Fellow Program的資助
【分類號】:D99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俞正j,陳玉剛;全球共治理論初探[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澤宣;論“民主擴展論”對康德“民主和平論”思想的價值背離[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12期
2 張千帆;流浪乞討與管制——從貧困救助看中央與地方權限的界定[J];法學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元書,劉昌雄;論政治參與制度化[J];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4 杜麗;;美國公民文化視角下我國公民文化的培育[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5 鄭曉華;達爾經濟民主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楊百成;馬克思早期意識形態(tài)思想論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7 趙澤洪;張慶;;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馬全江;論我國選舉制度和代表制度的完善[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3期
9 張雪源;詹炎;;淺析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特點及其法治功能[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李祥興;;和諧社會視野下的農民非制度政治參與[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魏萼;;孫中山先生的西方價值觀[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劉彬;;WTO對RTAs的“適度規(guī)制論”——有關GATT第24條討論的啟示[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3 陳靜華;;中國參與式民主的新發(fā)展——公共預算改革與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淺談[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石玉亭;曹聞民;;和諧社會建設與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構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程樣國;李志;;公民參與的內涵、特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孔凡宏;陳向陽;李強華;;西方“民主制行政”的發(fā)生機理及其對中國的啟示[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曾東紅;劉藝;;我國反傾銷法中公共利益的構成要素及其邏輯序位初探[A];城市經濟與微區(qū)位研究——全國城市經濟地理與微區(qū)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任玉秋;;按照憲政思想提升依法執(zhí)政水平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首要任務[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社會主義基本理論與當今社會主義實踐”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9 宋玉波;;政治寬容與社會和諧[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霍淑紅;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的角色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于建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3 王源擴;財政法基本原則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1年
4 高新民;中國共產黨活動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常玢;論影響中亞穩(wěn)定的兩大因素:伊斯蘭教與大國爭奪[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聯(lián)明;《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xié)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9 孫午生;普京的社會發(fā)展道路[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10 李艷輝;政治經濟的互動與中美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茹洋;論法律違憲審查與中國實踐[D];蘇州大學;2001年
2 馬海然;民主化進程中的經濟變量[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3 龐金友;當代西方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系理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4 謝來位;行政公開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5 楊妍;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結構分化與政治穩(wěn)態(tài)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建兵;政治民主與政府能力:一種政治發(fā)展研究視角[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孫曉麗;論學習化社會的教育機會均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紅華;農村政治中的權力與交換[D];浙江大學;2002年
9 張香蘭;論網絡社會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民;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與政治體制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524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52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