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自行調(diào)查權(quán)及其制約因素探析
[Abstract]:The autonomous investigative power of the Prosecu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s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but objectively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abuse of power that impairs the impartiality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Court. The Rome Statute established the pre-trial Tribunal to authorize investigations,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state challenges,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orever respecting and enforcing international justice". China can take 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system, by means of jurisdictional defences, admissible defences, exerting the influence of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evading the procurator's right of self-investigation and safeguarding judicial sovereignty.
【作者單位】: 海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97.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范紅旗;;從《德國國際刑法典》看國際犯罪的國內(nèi)追訴[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2 龍宗智;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的地位與功能研究[J];現(xiàn)代法學;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應征;趙慧;;論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的自行調(diào)查權(quán)[J];中國檢察官;2006年05期
2 曲濤;;關(guān)于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補充性原則的思考[J];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磊;中國與國際刑事法院:現(xiàn)狀與展望[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林彬;國際司法程序價值論[D];復旦大學;2007年
3 洪永紅;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凌梅紅;從《羅馬規(guī)約》看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quán)[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2 岳勃;國際刑事法院補充性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蔣元;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補充性原則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韓蕾;國際刑事法院若干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呂亞妹;淺析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的補充性原則及其對國家主權(quán)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7年
6 涂小雨;論締約國對《羅馬規(guī)約》的執(zhí)行[D];湘潭大學;2007年
7 李學勤;免受酷刑權(quán)的國際標準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許楚敬;關(guān)于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的幾個具體問題——兼評中國政府的立場[J];比較法研究;2004年06期
2 范紅旗;;從《德國國際刑法典》看國際犯罪的國內(nèi)追訴[J];法學雜志;2006年01期
3 黃芳;國際犯罪的國內(nèi)立法導論[J];法學評論;2000年02期
4 段存廣;從絕對主權(quán)到實效主權(quán):對國家主權(quán)原則的再認識[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黃世席;全球化對國際法的影響[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0年11期
6 王秀梅;從蘇丹情勢分析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的補充性原則[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柳;;國際刑事法院盯上卡扎菲[J];南風窗;2011年14期
2 阿爾賓·埃澤爾;孫靜;;國際刑事法院之路:《羅馬規(guī)約》的產(chǎn)生和基本內(nèi)容[J];中德法學論壇;2002年00期
3 曹參;盧勁杉;董曉菊;曹參;;以國際合作促進全球反腐[J];檢察風云;2011年15期
4 蘇敏華;;論《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guī)約》管轄權(quán)補充性原則[J];政治與法律;2011年08期
5 劉昕;;中國未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原因及關(guān)系展望[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敬明;;辯訴交易在國際刑事審判中的實踐及展望[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松本麗;;跨國犯罪的刑事偵查[A];犯罪學論叢(第五卷)[C];2007年
3 譚世貴;曲濤;;WTO爭端解決機制與我國司法改革的深化[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晶;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沖擊國家主權(quán)[N];檢察日報;2001年
2 林 靈;獨具特色的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4年
3 于毅;阿盟拒絕國際法院對蘇丹總統(tǒng)的指控[N];光明日報;2008年
4 趙雯;起訴不等于能順利進行審判[N];檢察日報;2008年
5 陳煜儒邋顧永忠 際文;中歐司法交流:分享正義的真實[N];法制日報;2007年
6 周云;國際刑庭指控蘇丹總統(tǒng)十宗罪[N];東方早報;2008年
7 于毅;國際法院指控蘇丹總統(tǒng)將產(chǎn)生嚴重后果[N];光明日報;2008年
8 劉一楠;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逮捕卡扎菲[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9 龍宗智(西南政法大學校長);兩大法系檢察官自由裁量權(quán)之比較[N];法制日報;2004年
10 秉 直 秀 梅 黃 芳;國際刑事法院相關(guān)問題探索[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健;論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D];湘潭大學;2007年
2 肖鈴;國際刑事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張貴玲;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4 洪永紅;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5 張磊;中國與國際刑事法院:現(xiàn)狀與展望[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高崇;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對國家主權(quán)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8年
2 侯金鵬;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裁量權(quán)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立;論國際刑事法院的啟動機制[D];外交學院;2008年
4 葉明;國際刑事審判機構(gòu)與國際刑法實施機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瑩;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與國家主權(quán)的關(guān)系[D];吉林大學;2008年
6 俞蕾;國際刑事法院被害人參與訴訟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子誼;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探析[D];山東大學;2006年
8 田春明;國際反恐局勢下免受酷刑權(quán)利的維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張毅;混合法庭—國際刑事司法制度的新發(fā)展[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蔣元;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quán)補充性原則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2445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44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