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員仲裁裁決的承認(rèn)與執(zhí)行
[Abstract]: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en arguing about the legal significance of the vacancy arbitrat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som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have relaxed the rules of vacancy arbitration, and some countries also allow the arbitration award to be pro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enforce the lack of arbitration awa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the arbitration award under the rules of the current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nd the relevant countries.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l award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In practice, most vacancy arbitral awards cannot be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because of Article 5 of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is paper is that if the vacancy arbitration is made under specific regul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and conforms to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ties, the relevant arbitration rules, then the vacancy arbitration award can be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arbitration system, introduces the reason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legitimacy and defects of the arbitr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award can not be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case.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main arbitration rules and national legislation related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ck of arbitration, and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 The fourth chapter shows the reasons why vacancy arbitration can be recognized and enforced under the existing system.
【學(xué)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9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華;仲裁裁決執(zhí)行程療中的法院審查[J];人民司法;1996年03期
2 金振寧;;內(nèi)地與香港仲裁裁決承認(rèn)與執(zhí)行問題探討[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9年08期
3 李勝雄;;論仲裁裁決既判力之否定——基于既判力理論在我國適用的考量[J];大慶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2期
4 劉巖;趙東曉;;淺談國際經(jīng)濟合同仲裁[J];水利建設(shè)與管理;2003年02期
5 陳忠謙;;論仲裁裁決的撤銷與不予執(zhí)行——兼談中國《仲裁法》的修改[J];仲裁研究;2006年02期
6 王博;;試論我國內(nèi)地與港、澳地區(qū)間仲裁裁決的相互承認(rèn)和執(zhí)行[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09年07期
7 王小莉;;仲裁語境下域外證據(jù)之認(rèn)定——以域外仲裁證據(jù)認(rèn)定模式類型化為視角[J];仲裁研究;2009年02期
8 秦瑞亭;;中德仲裁裁決執(zhí)行制度比較[J];南開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5期
9 ;關(guān)于申請執(zhí)行仲裁裁決應(yīng)向何地法院提出的批復(fù)[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85年01期
10 羅國林;談?wù)勍ㄟ^仲裁解決海上交通事故的民事責(zé)任糾紛[J];廣州航海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199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喜富;;比較法視角下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監(jiān)督——兼論我國仲裁裁決不予執(zhí)行制度之存廢[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俊國;;論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的現(xiàn)狀及對策[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柴方勝;于光進;;論完善仲裁裁決的司法監(jiān)督制度[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龔柏華;劉秀姣;;國際投融資糾紛仲裁裁決海外執(zhí)行中的主權(quán)豁免問題——兼評香港上訴法院涉及中國國有企業(yè)仲裁裁決執(zhí)行案[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張文亮;;被撤銷之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及其承認(rèn)與執(zhí)行[A];2008全國博士生學(xué)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于燕華;;淺談仲裁裁決被撤銷或不予執(zhí)行后仲裁協(xié)議的再次使用[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陸良艷;;淺析我國仲裁裁決司法監(jiān)督制度[A];當(dāng)代法學(xué)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8 劉亞軍;;論ICSID仲裁裁決的強制執(zhí)行[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xué)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上海市仲裁制度培訓(xùn)考察團;張成鈞;顏建平;高俐真;孫敬滬;劉建德;沈榮;;法國的仲裁制度[A];1995年政府法制研究報告[C];1995年
10 嚴(yán)紅;;從一起滾動結(jié)算案看仲裁裁決的超裁問題[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青;仲裁裁決如何作出[N];青島日報;2006年
2 中國國際商會法律部 曹晶;如何做好代理仲裁裁決境外承認(rèn)和執(zhí)行業(yè)務(wù)[N];國際商報;2009年
3 本報法律顧問 劉軍民;不服勞動仲裁裁決該如何向法院起訴[N];駐馬店日報;2008年
4 ;這個仲裁裁決為何不能撤銷?[N];中國交通報;2004年
5 本報實習(xí)記者 高建鋒;G鑫茂國際仲裁糾紛須國內(nèi)“過堂”[N];中國證券報;2006年
6 王殊;通過案例看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下)[N];國際商報;2008年
7 王殊;通過案例看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上)[N];國際商報;2008年
8 錢軍 梁文珠;部分勞動者不服的勞動仲裁裁決能否申請執(zhí)行[N];人民法院報;2007年
9 中國政法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宋朝武;我國仲裁裁決司法監(jiān)督制度內(nèi)在沖突及解決對策[N];人民法院報;2004年
10 王婧;中國切實履行了《紐約公約》義務(wù)[N];法制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2 金泳奎;中韓商事仲裁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9年
3 胡偉良;兩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議[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6年
4 黃世席;國際體育仲裁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04年
5 林愛民;國際投資協(xié)定爭議仲裁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6 蔡毅芬;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6年
7 吉達珠;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實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6年
8 陳建;論仲裁員在市場經(jīng)濟中的定位[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2007年
9 張旗坤;論商品貿(mào)易協(xié)會仲裁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2007年
10 劉京蓮;阿根廷國際投資仲裁危機的法理與實踐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溪;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強制執(zhí)行[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5年
2 黃靖;論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司法監(jiān)督[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08年
3 王筠;論我國商事仲裁裁決的司法監(jiān)督制度及其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0年
4 張高憫;中國海事仲裁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xué);2005年
5 孫璐怡;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研究[D];外交學(xué)院;2007年
6 鄧勇;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8年
7 姚風(fēng)華;試論國際商事仲裁司法審查的理論與實踐[D];蘇州大學(xué);2004年
8 李琳;試論仲裁裁決的撤銷[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5年
9 張新強;論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xué);2008年
10 王郁;衛(wèi)生行政準(zhǔn)司法權(quán)的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2378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37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