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產(chǎn)品責任法律問題研究
[Abstract]:Under the trend of humanism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litigation of air product liability disputes based on product defec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on the basis of bal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interests of product manufacturers, airlines and consumers. China's future aviation product liability legisl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respect for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focus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air transport consumers,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球化視野下的國際航空運輸責任法研究”(項目編號:06BFX062)后期研究成果
【分類號】:D993.4;D92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超漢;;航空國際私法領域中弱者利益保護問題初探[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張超漢;孫尚鴻;;國際航空運輸事故產(chǎn)品責任法律適用論要[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曾令良;;現(xiàn)代國際法的人本化發(fā)展趨勢[J];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4 張輝;張超漢;;從“包頭空難”看國際航空私法中的“深口袋被告”[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震宇;;論票據(jù)的性質[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李勇軍;高利紅;;從國外發(fā)展狀況看我國環(huán)境損害賠償因果關系的認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3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4 張超漢;;國際航空私法領域中弱者利益保護的體現(xiàn)與發(fā)展探析——以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的創(chuàng)新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5 張衛(wèi)彬;;國際習慣法在我國適用探微[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6 胡小紅;論私法的強行性規(guī)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鄭曉劍;陶伯進;;侵權責任能力視域內《侵權責任法》第32條與第33條之解釋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張宗高;我國證券民事責任制度不足與完善[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高鵬;論共同危險行為之歸責基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10 崔明伍;新聞侵權行為的特殊性[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岳彩申;符勇;唐澤兵;;論中國董事及高級管理者責任保險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徑[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和諧:保險與社會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論壇文集·2004[C];2004年
2 馮克乃;;利益均衡理論及其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3 林國榮;;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問題研究之一[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吳勇;王霞;;環(huán)境訴訟中的因果關系推定探析[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5 竺效;;生態(tài)損害事實及其可填補之類型研究[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高峗燕;;行政不作為國家賠償因果關系探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孫德生;;試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A];專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8 姚兵兵;;銷售商在專利侵權中賠償責任的確定——過錯侵權理論的運用[A];專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9 孫海龍;姚建軍;;完善專利侵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以中美兩國專利侵害賠償制度及其司法實踐比較為研究視角[A];專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李娟;李婷婷;;產(chǎn)品召回制度的經(jīng)濟法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徐子良;經(jīng)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呂鳴;《鹿特丹規(guī)則》與相關貨物運輸公約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楊健;我國船舶融資租賃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鄭少霖;航空聯(lián)盟反壟斷豁免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田園;侵權行為客觀歸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周瓊;論中國精神損害賠償?shù)氖聦嵓跋嚓P基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海寧;環(huán)境侵權損害賠償社會化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穎;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小磊;海上船舶油污生態(tài)損害賠償范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丁濤;航空器跨國擔保交易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王瑜;買賣合同風險移轉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玉英;商業(yè)廣告虛假薦證的民事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余暮;醫(yī)療糾紛中的侵權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曉;論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中信息披露制度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尚曉璐;缺陷服務行為致第三人損害的民事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長旭;略論當事人在權利瑕疵擔保中的主觀過錯[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許軍珂;論國際私法對弱者正當權益的保護[J];法學雜志;2003年04期
2 尹力;論涉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原則——兼評我國民法通則及國際私法示范法的有關規(guī)定[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劉雁冰;曾加;;國際產(chǎn)品責任法律適用問題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瀚;張超漢;;國際航空產(chǎn)品責任法律問題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2 陳慶柏;許文虎;;產(chǎn)品責任法[J];國際貿易;1984年11期
3 張玲;產(chǎn)品責任法對企業(yè)的挑戰(zhàn)[J];經(jīng)營與管理;1994年09期
4 紅羽;日本產(chǎn)品責任法的特點及與歐美之間的比較[J];福建質量信息;1995年05期
5 張萬明;試論產(chǎn)品責任法上的“產(chǎn)品”[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0年06期
6 王文;;風靡美日企業(yè)的產(chǎn)品責任法[J];監(jiān)督與選擇;1996年01期
7 郭洪波;中美產(chǎn)品責任法的比較及啟示[J];廣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譚玲;;論我國產(chǎn)品責任法的基本原則[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9 周建紅;;試論產(chǎn)品責任案件的損害賠償范圍[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10 孫國鳳;通產(chǎn)省的產(chǎn)品責任法研究會[J];生物技術通報;199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易凌;劉定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視角——基于法經(jīng)濟學的分析[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易凌;劉定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視角——基于法經(jīng)濟學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沈薇;;論電視購物買賣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4 楊克泉;吉昱華;;企業(yè)品牌建設與責任保險[A];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年度報告(2006—2007)——中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與品牌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李春濤;張璇;;法律保護對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分省面板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黃金燕;;淺析大學生消費權益保護[A];中國商品學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江平;;多視角下的環(huán)境權[A];首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中國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王熱;;論產(chǎn)品責任沖突規(guī)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9 林秀麗;陳寶智;張靜;;產(chǎn)品安全問題探討[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付希業(yè);;關于缺陷產(chǎn)品召回制度的幾個法律問題[A];全國律協(xié)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大卉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鄒強;美國:世界最大消費國的“維權經(jīng)”[N];法制日報;2011年
2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會長 李國光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 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 張嚴方;網(wǎng)絡交易與消費者權益保護[N];人民法院報;2011年
3 彬彬;國家工商總局深化消費者權益保護[N];新農(nóng)村商報;2011年
4 姚海放;WTO與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N];法制日報;2002年
5 記者 劉亞輝;醫(yī)療消費擬寫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N];河南日報;2009年
6 宣海林;全球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10年
7 記者 賴文忠;兩岸消費維權合作從福建走向全國[N];福建日報;2010年
8 記者 姜瑜 整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孫工聲:建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制度[N];上海金融報;2011年
9 記者 陳偉忠;促進金融發(fā)展 改進金融服務[N];金融時報;2011年
10 曾曉陽;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N];中國工商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馮志軍;產(chǎn)品責任歸責原則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D];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2 孫維佳;論歐盟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琳;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2 馮四海;產(chǎn)品責任歸責原則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3 高潔;中美產(chǎn)品責任歸責原則比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沈李潔;產(chǎn)品責任與產(chǎn)品缺陷[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5 夏松;論產(chǎn)品責任中的懲罰性損害賠償[D];重慶大學;2007年
6 楊麟;美國產(chǎn)品責任法中的缺陷認定理論——兼論其對我國產(chǎn)品責任法的借鑒作用[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7 賀洪麗;論懲罰性賠償在我國產(chǎn)品責任中的適用[D];鄭州大學;2007年
8 陸俊偉;我國產(chǎn)品責任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9 曹珠英;韓國制造物責任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王先順;產(chǎn)品缺陷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33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33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