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進程中研究國際法—蒙古人的西征與戰(zhàn)爭法
[Abstract]:The Middle Ages was a cruci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 was the embryonic period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law of war.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a period of large-scale western expedition launched by the Mongols. The Mongols conquered a great deal of land through a series of fierce wars, which has brought indelible war wounds to other regions and nations of the world. Therefore, when describing the war behavior of the Mongolian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nk that it is extremely barbaric, cruel, and there are no norms and rules to speak of, similar descriptions are endless. However, after studying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Mongolians had not only bloody acts of war, but also some acts of war that respected and embodied the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law of war. Even some provisions similar to the rules of the law of war (such as the declaration of war clause in the Code of Genghis Khan) can be found, as well as other positive content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later generations of the law of war.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rocess, taking the content research of medieval international law as the turning point, the author makes a detailed and multi-angle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expedition and the law of war of the Mongols. It forms an objective exposition of the process of the mixtur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Mongolians' western expedition, and then obtains a true proof of the certain connection and value between the various acts of war and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law of war in the western expedition of the Mongolians.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9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2 程乃勝;;何謂法理學——讀龐德的《法理學》(第一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3 劉行芳;;應該賦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權[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畢金平;;我國稅收立憲之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劉曼玉;;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法制建設與發(fā)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張曉峰;;淺談人性論對先秦法律思想的影響[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7 徐光科;論國際法的特殊主體[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駱靜;;馬克思的人之主體性教育觀[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9 王艷麗;;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與國際法原則的發(fā)展[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汪士;王曉玲;;美學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金玉;;遼金佛教政策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娟;;馬克思公平分配理論與現(xiàn)階段我國公平分配問題初探[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延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思路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盧立峰;李兆友;;論科技創(chuàng)新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影響[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4 孫波;;自然辯證法的黑格爾哲學淵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5 張巍;;大學生責任教育——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訴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8年
6 宋杰;;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關于條約解釋規(guī)則的再認識[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7 高永富;;關于海峽兩岸建立自由貿(mào)易安排之思考[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8 劉勇;;WTO成員并未承擔防止和避免“傾銷”的條約義務[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9 王志堅;邢鴻飛;;國際河流法芻議[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武亦文;;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法制建設[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忠杰;《古蘭經(jīng)》注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呂鳴;《鹿特丹規(guī)則》與相關貨物運輸公約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diào)[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祁冰;20世紀上半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政策的演變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nóng)村視角下的農(nóng)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蔣士鋒;跨界環(huán)境損害法律責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于俊杰;對《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體辯護[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唐偉;軍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傅艷蕾;新中國社會建設的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浩;間諜活動的國際法規(guī)制問題[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廖武山;中國內(nèi)地與臺灣區(qū)際司法協(xié)助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桂祥;論檢察建議的適用范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黃燕芳;國家及其財產(chǎn)豁免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常佼;從國際法視角看朝核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62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16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