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C水道共享協議探析
本文選題:SADC + 水道共享協議; 參考:《湘潭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區(qū)正面臨著持續(xù)增長的主要關于水的質和量的問題的種種挑戰(zhàn),水資源的管理在世界范圍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挑戰(zhàn)來源于很多不同的因素,這當中最主要是人口挑戰(zhàn),城市化以及環(huán)境惡化的挑戰(zhàn)。這些問題在南部非洲發(fā)展共同體(即The Southern Africa Development Community,簡稱SADC)地區(qū)比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加明顯。由于這個地區(qū)總得上來說是一個干旱半干旱的地區(qū),所以區(qū)域內很多地方均面臨著缺水的狀況。更糟糕的是,高人口增長率和城市化進程使這一狀況更加惡化。這一地區(qū)的用水很大程度上依賴過境河流,這些河流大部分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所共享的。在這樣一種狀況下,關于水資源共享的潛在矛盾是存在的并且正在不斷地升級。在SADC區(qū)域一體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法律的一體化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并且對于區(qū)域一體化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近年來SADC水道共享協議的誕生和發(fā)展對于緩和上述矛盾,并且發(fā)展南部非洲關于共享水道持續(xù)、協調、公平使用的密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這篇文章主要考察的就是SADC水道共享協議的誕生、發(fā)展并對協議的缺陷之完善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看法。SADC水道共享協議的誕生以1995協議的締結為標志,隨著1997年聯合國關于國際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約的出臺,SADC水道共享協議也基于它而有所發(fā)展,主要表現為目標與原則條款的增加、預設方案和環(huán)境條款的細化、水道管理機構的確定、修正案與其他相關協議之關系的明確。盡管融合了國際水資源法律制度的最新發(fā)展成果,但是SADC水道共享協議中爭端解決機制確定的爭端解決訴諸機構SADC法院本身相關機制的缺陷還有協議對“公眾參與原則”的忽視,使得SADC水道共享協議體現出了一定的缺陷,這些都應當受到SADC當局的重視并予以完善,作者也就上述問題給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另外,在文章的各章小結中還就SADC水道共享協議對我國相關領域事務的啟示作了簡要闡述和分析。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world because most of the world is facing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which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water. These challenges come from a variety of factors, most notably the demographic challenge,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se problem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Southern Africa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an elsewhere in the world. Because the area is generally arid and semi-arid, many parts of the region are facing water shortages. To make matters worse, high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sation have worsened the situation. The region relies heavily on transit rivers, most of which are shared by two or more countries. In such a situation, potential contradictions about water sharing exist and are escalating. In the process of SADC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legal integration is proceeding methodically,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mentioned above, and to develop the close cooper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coordinated and equitable use of shared waterways in southern Africa. This article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birth of the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develops and puts forward some author's own views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agreement. The birth of the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is marked by the conclusion of the 1995 protocol. With the adoption of the 1997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Non-navigational uses of International watercourses and the SADC watercourse sharing agreement based on it, the SADC watercourse sharing agreement has also developed,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of the terms of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the refinement of presupposition schemes and the refin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visions. The determination of watercourse management agencies and the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ndments and other relevant agreements. Despi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regime on water resources, However,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defined in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SADC Court of Justice itself, and the neglect of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by the SADC Court of Justice itself, make the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manifest certain defects. All these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perfected by SADC authorities. In addition, the enlightenment of SADC waterway sharing agreement to China's related field affairs is briefly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each chapter of this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96.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東旭;;中國海軍“現代”級驅逐艦令人生畏[J];共產黨員;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紅松;;長江北支水道通航狀況的探析[A];橋區(qū)船舶航行安全與管理論文集(1)[C];2010年
2 姜尚;侯建平;;崖門水道懸移質輸運三維數值模擬[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張世釗;夏云峰;吳道文;;長江澄通河段福山水道整治利用初探[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4 湯榮干;;福姜沙南水道海船失控應急操作探討[A];橋區(qū)船舶航行安全與管理論文集(1)[C];2010年
5 趙新江;;對“新珠江”輪在特大風浪中沉沒的反思[A];1995-2009航海技術論文選集(第1集)[C];2010年
6 許慧;李國斌;趙建鋒;;長江下游安慶水道航道工程對長江行洪的影響[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7 張寒元;劉紅;龔鴻鋒;孫文建;;鴨綠江口西水道水沙輸移特征[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8 唐尚霖;;關于缸蓋水道漏氣工藝控制的淺析[A];2011重慶市鑄造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李宇宏;;岱山水道船舶流量測算及通航安全探析[A];2011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石永東;;鴨綠江西水道入?谥亓κ酱a頭建設探討[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燕 通訊員 周華軍 江榮;市太平府水道開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N];馬鞍山日報;2011年
2 田建軍 望作信 記者 陳黎明;長江中游又枯水,淺險水道禁航[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記者 王進;中山橫門東水道疏浚加深工程啟動[N];中國船舶報;2010年
4 張渺 楊蕾;我市加快長江黃金 水道的開發(fā)建設[N];安慶日報;2010年
5 本報駐魯記者 柏彥雯;“惠民水道”船暢行[N];中國水運報;2011年
6 通訊員 張海軒;長江“咽喉”梗阻清除 福南水道恢復通航[N];中國水運報;2009年
7 通訊員 李先忠;安慶水道整治擬投資4億多[N];中國水運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李春霞 楊紅衛(wèi) 通訊員 劉偉;當代“水才”[N];許昌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陳坤 本報通訊員 黃良橋;既要水道淌金 又要生態(tài)西江[N];廣西日報;2011年
10 記者 何騰江 通訊員 黃威成;3000噸船舶將可自由進出中山港[N];中山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磊劍;SADC水道共享協議探析[D];湘潭大學;2011年
2 黃寅;風流作用下的內河船舶領域模型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3 曹德勝;長江航運水道對沿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杜韶嫻;珠江出海口門水環(huán)境中砷、汞、鉛、鎘的測定及評價[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5 曹娟;論SADC貿易爭端解決法律制度[D];湘潭大學;2010年
6 孟佳;熱沖壓成形工藝參數及冷卻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朱治;甌江口河床演變與整治措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李中剛;感潮河段橋梁水域界定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陶杰鋒;銅鼓航道二期工程方案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10 王義勇;江蘇岸外沙洲圍填規(guī)模適宜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12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11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