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全球治理 + 非政府組織 ; 參考:《學術論壇》2015年05期
【摘要】:全球治理倡導國際社會諸多行為體通過平等、對話、協(xié)商的方式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一種理想進路。在眾多的治理主體中,除傳統(tǒng)主權(quán)國家及政府間國際組織以外,對國際法發(fā)展和影響最大的當屬國際非政府組織,它們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活動,為國際法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主體資格問題卻日益成為影響其有效參與國際法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如何理性面對并合理解決此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Abstract]:Global governance advocates an ideal way for many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deal with global issues through equality,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Among the many governing bodies, other than traditional sovereign countries and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law, are actively involved. Global governance has injected fresh blood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but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 that affects it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aw. How to rationally face and solve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n urgent matter.
【作者單位】: 西安財經(jīng)學院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國家豁免權(quán)的正當程序保障問題研究”(12YJC820103)
【分類號】:D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高立忠;;論國際司法程序中的法庭之友制度[J];比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江國青;;論國際法的主體結(jié)構(gòu)[J];法學家;2003年05期
3 趙可金;;全球公民社會與國際政治中的正義問題[J];國際觀察;2006年04期
4 王海峰;;論國際經(jīng)濟合作領域中的“軟法”現(xiàn)象[J];國際貿(mào)易;2007年05期
5 何志鵬;;全球化與國際法的人本主義轉(zhuǎn)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1期
6 徐崇利;;跨政府組織網(wǎng)絡與國際經(jīng)濟軟法[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年04期
7 陳彬;試論國際民間組織在國際法中的法律地位[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4年03期
8 張士金;;全球治理與國際立法模式的轉(zhuǎn)變[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7年01期
9 曹俊漢;范麗珠;;全球治理下非政府組織跨國效應的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徐崇利;經(jīng)濟全球化與國際法中“社會立法”的勃興[J];中國法學;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從《殘疾人權(quán)利公約》反思國際人權(quán)機制[J];北方法學;2008年05期
2 馮濤;;貿(mào)易自由化與勞工標準全球化[J];比較法研究;2006年01期
3 韓秀麗;;跨境高等教育的國際法規(guī)制[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4 何志鵬;;中國國際法學30年:成就與經(jīng)驗[J];當代法學;2009年01期
5 趙海峰;;論國際司法程序的發(fā)展及其對國際法的影響[J];當代法學;2011年01期
6 何志鵬;孫璐;;世界正義的發(fā)展與主權(quán)利益的選擇——國際人權(quán)司法化與中國立場[J];當代法學;2011年03期
7 何志鵬;孫璐;;國際軟法何以可能:一個以環(huán)境為視角的展開[J];當代法學;2012年01期
8 肖永平;李韶華;;美國法庭之友制度的價值緯度與實證研究[J];東方法學;2011年04期
9 胡曉紅;;金融監(jiān)管國際合作的法制現(xiàn)狀及其完善[J];法學;2009年05期
10 鄭郁;;全球治理理論背景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社會立法[J];法制與社會;200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陳彬;鐘筱紅;;解讀我國新《外貿(mào)法》中的“環(huán)境保護條款——國家環(huán)境權(quán)在貿(mào)易領域的實踐[A];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與環(huán)境資源法的熱點問題研究——2006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四)[C];2006年
2 駱旭旭;;全球治理與國際競爭法的網(wǎng)絡模式[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環(huán)境法分冊[C];2008年
3 周士新;;東亞地區(qū)經(jīng)濟治理的規(guī)范競合[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12年
4 張慶麟;劉天姿;;全球金融治理若干凸顯問題綜述[A];金融法學家(第四輯)[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瑾;主權(quán)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4 劉衡;國際法之治:從國際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漢大學;2011年
5 姚璐;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國公司與全球秩序[D];吉林大學;2012年
6 賈琳;跨國公司監(jiān)管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7 石慧;以條約為基礎的投資者與國家間仲裁機制的評判[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8 余鋒;WTO決策法律制度的民主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張相君;區(qū)域海洋污染應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層次化分析[D];廈門大學;2007年
10 繆心毫;跨境資產(chǎn)證券化中的私人治理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月;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崔斌斌;論“法庭之友”制度之引入[D];煙臺大學;2010年
3 楊璐;論全球公民社會構(gòu)建中的國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劉文文;國際法淵源中的軟法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韓月;試析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的國際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11年
6 于喜華;從國際法治視角探析歐盟法律體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國良;后危機時代的金融監(jiān)管國際合作[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歐曉霞;理性對待刑事司法活動中的民意[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楊許;論民意對量刑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鄧非非;基于條約的投資者與國家間仲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圖依布納;矯波;;現(xiàn)代法中的實質(zhì)要素和反思要素[J];北大法律評論;1999年02期
2 趙敦華;西方人本主義的傳統(tǒng)與馬克思的“以人為本”思想[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徐崇利;經(jīng)濟一體化與當代國際經(jīng)濟法的發(fā)展[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于秀艷;美國的法庭之友[J];法律適用;2005年04期
5 呂曉莉;論巴塞爾協(xié)議的性質(zhì)[J];法學雜志;1998年06期
6 陳立虎;;法庭之友陳述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可接受性[J];法學家;2004年03期
7 羅伯特·基歐漢,門洪華;國際制度:相互依賴有效嗎?[J];國際論壇;2000年02期
8 彼埃爾·德·塞納克倫斯,馮炳昆;治理與國際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危機[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9 楊冠群;關注蓄勢待發(fā)的世界非政府組織運動[J];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03期
10 孫勁;美國“法庭之友”制度中的外國和美國政府[J];時代法學;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新薇;;打破傳統(tǒng),建立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05期
2 王鵬;宋陽;;“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國際法主體地位探析[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辛崇陽;;對國際法主體的界定標準及其內(nèi)容的再思考[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4 黃鎮(zhèn);;論人類的國際法主體地位[J];嘉興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5 黃海;;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問題[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08期
6 張超;阿里木·熱合甫;;視角的轉(zhuǎn)換:“中亞”概念的國際法性質(zhì)[J];法制與社會;2007年02期
7 杜宏光;;淺析個人在國際法主體中的地位[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
8 何方成;;關于個人在國際法中主體地位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
9 朱鍇;;淺談中國和平發(fā)展和國際法之間的關系[J];法制與社會;2007年05期
10 曾昭俠;董經(jīng)緯;;論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衡;;中國和平發(fā)展中的不和諧音符——有關“拉薩事件”的若干國際法思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王定賢;;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3 劉杰;;普遍管轄權(quán):理論與實踐[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張乃根;;簡論國際法在規(guī)范國際秩序中的作用[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5 Erik Franckx;Marco Benatar;Nkeiru Joe;Koen Van den Bossche;;從國際法的角度看海洋地物的命名[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0年卷第1期[C];2010年
6 蔡先鳳;;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7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8 鄧寧;;統(tǒng)一與干涉:對南奧塞梯事件的國際法思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9 侯中軍;;“成立在我,承認在人”——辛亥革命期間中華民國承認問題再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1年卷)[C];2012年
10 黃志瑾;;歐盟國際私法統(tǒng)一化新進程:歐共體加入海牙國際私法會議[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霞娥;談國際法概念的教學誤區(qū)[N];連云港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慎思;中國人對國際法的貢獻應該堅持[N];法制日報;2008年
3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 黃惠康;“一國兩制”對國際法發(fā)展的貢獻(上)[N];光明日報;2012年
4 李毅 朱峰;從國際法角度論統(tǒng)一的中國[N];法制日報;2000年
5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楊海坤;“軟法”何不譯為“柔法”[N];北京日報;2013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文奇;釣魚島爭端出路何在[N];法制日報;2012年
7 柳華文;《反分裂國家法》的國際法基礎[N];檢察日報;2005年
8 蔣學躍;國際公法之復習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 司平平;巴勒斯坦入聯(lián)具備國際法依據(jù)[N];法制日報;2011年
10 杜文娟 毛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四次專題講座[N];人民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冀明;全球電子商務安全法制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子健;論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趙葳娜;濕地的國際法保護機制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韓耀斌;試述跨界河流的國際法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4 王鵬程;世界遺產(chǎn)的國際法保護[D];蘭州大學;2009年
5 李蘇香;跨國公司社會責任及其對國際法主體理論的影響[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丘訓利;國際法中互惠原則的博弈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7 嚴捷;論作為國際社會新行為體的非政府組織[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8 郁臨清;試述羅馬教廷的國際法主體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9 張穎;論“保護責任”在國際法上的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
10 劉國如;WTO裁決遵守原理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02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80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