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國際法論文 >

反洗錢國際合作與犯罪資產分享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01 02:14

  本文選題:反洗錢 切入點:腐敗犯罪 出處:《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年S2期


【摘要】:洗錢犯罪具有諸多上游犯罪,腐敗犯罪是其中之一。腐敗犯罪,特別是跨國腐敗犯罪,日益演化成為跨國洗錢犯罪。犯罪行為人利用國際金融快速便捷的匯兌工具,實施轉移腐敗贓款的活動。通過跨國洗錢活動,可以使犯罪分子獲取大量的現(xiàn)金,并進而從事經營活動,聚斂更多的非法財產,獲取更多的經濟資源,從而為進一步實施腐敗活動提供經濟支持。為此,國際社會給予高度重視,在腐敗資產追回和預防腐敗資產轉移目標下,探討反洗錢國際合作,以及犯罪資產分享等理論和實踐問題,為腐敗資產追回和預防腐敗資產轉移探索國際合作途徑,提高反腐敗國際合作成效提供方法上的參考。我國為研究實施《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投入較大的精力,成立了國家預防腐敗局,并廣泛開展反腐敗國際合作,推動實施《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步伐。本文就圍繞以上問題,從反腐敗國際合作實踐角度,運用實證思考方法加以研究,以期為反腐敗調查、追回腐敗資產、開展反洗錢合作提供總結與建議性思想材料。
[Abstract]:Money laundering crime has many upstream crimes, corruption crime is one of them.The crime of corruption, especially the crime of transnational corruption, has increasingly evolved into a crime of transnational money laundering.The perpetrator uses the quick and convenient exchange tool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of transferring the funds derived from corruption.Through transnational money laundering activities, criminals can obtain a large amount of cash, and then engag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amass more illegal property, obtain more economic resources, thus providing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orruption activities.To this e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money-laundering, as well as the sharing of criminal asse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bjectives of recovery of corrupt assets and prevention of the transfer of corrupt assets,It provides a method reference for the recovery of corrupt assets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transfer of corrupt asse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In order to study and implement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China has invested more energ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Bureau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and has extensively carried 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a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he use of empirical thinking method to study, with a view to anti-corruption investigation, recovery of corrupt assets, anti-money-laundering cooperation to provide summary and suggestions of ideological materials.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9;F83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嚴立新;;歐美反洗錢組織架構的設立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2 毛成輝;張瑜;;美、日、澳三國反洗錢工作狀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01期

3 姜茹嬌;;論我國反洗錢工作的國際合作[J];人民檢察;2007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英明;我國反洗錢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朱米均;;英、法、德反洗錢工作機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海南金融;2007年10期

2 劉麗麗;陳東;;商業(yè)銀行執(zhí)行客戶身份識別的難點及對策[J];經濟視角(上);2010年04期

3 人民銀行阜陽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榮杰;;以“風險為本”的金融機構反洗錢評估體系研究[J];金融縱橫;2012年11期

4 張麗麗;蘇茜;;通過洗錢通道解析論反洗錢的國際合作[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年03期

5 藍海峰;;國外反洗錢經驗對我國的借鑒[J];時代金融;2012年06期

6 吳麗華;;反洗錢機構的博弈與成本分析[J];中國經濟問題;2007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姬磊;我國反洗錢協(xié)調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周清俊;公安機關打擊洗錢犯罪問題及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洪曉燕;地下錢莊有關法律問題探討[D];華僑大學;2011年

4 易嘉輝;我國銀行業(yè)反網絡洗錢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5 王欣;對完善我國反洗錢金融監(jiān)管法律規(guī)制的探討[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6 張晶晶;證券期貨市場上洗錢行為的識別與監(jiān)管[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王家興;中國注冊會計師反洗錢審計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8 顧吉鋒;完善我國反洗錢機制的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9 李峰;新形勢下我國反洗錢戰(zhàn)略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謝偉;反洗錢獎懲機制研究: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復旦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主要反洗錢國際組織介紹[J];河北金融;2005年09期

2 史秀芬,邸志強;借鑒美國經驗 完善我國反洗錢體系[J];黑龍江金融;2004年01期

3 張梅琳;;金融反恐問題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6年12期

4 田亦夫;反洗錢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嚴立新;;歐美反洗錢組織架構的設立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6 毛成輝;張瑜;;美、日、澳三國反洗錢工作狀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01期

7 ;歐元流通后的央行監(jiān)管、中小企業(yè)貸款和反洗錢機制——中國人民銀行代表團赴意大利、西班牙考察報告[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8 朱寶明;我國銀行業(yè)反洗錢的成本與收益分析——從博奕論的視角[J];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9 楊勝剛,何靖;反洗錢領域大額與可疑信息報告制度的經濟學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10期

10 羅賀飛;關于改進我國反洗錢工作的幾點思考[J];金融與經濟;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宗亮;;腐敗資產追回機制研究——以《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為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2 甕怡潔;同步與差距:《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中國刑事訴訟[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毛齊;;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腐敗犯罪問題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08年03期

4 衛(wèi)磊;;社會資本解釋范式下的集團腐敗犯罪研究[J];河北法學;2009年10期

5 孫多金;;作為國際犯罪之腐敗的定義[J];甘肅農業(yè);2006年06期

6 孫智慧;;懲治和預防腐敗犯罪的憲法保障[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趙桔水;;一位“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的忠告——腐敗犯罪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J];黨政干部文摘;2009年03期

8 尚華;李明;;《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第37條對我國的啟示[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張開駿;;轉型期公職人員腐敗犯罪成因的一般考察[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邢愛芬;;履行《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國內立法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梅;;全力遏制腐敗——當前我國腐敗犯罪的形勢、根源以及對策[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2 楊梅;;全力遏制腐敗——當前我國腐敗犯罪的形勢、根源以及對策[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3 劉漢民;;論當代腐敗犯罪的重要特征[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秦永雄;;反腐敗相關人員法律保護體系[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5 賈盛榮;;淺論《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對中國刑事反腐敗工作的影響[A];貴州省2004年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蘇敏華;;我國刑事司法與《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沖突與協(xié)調[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7 蘇敏華;;我國刑事司法與《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沖突與協(xié)調[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8 黃華生;;刑罰輕緩化的犯罪學根據[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9 張智輝;;試論腐敗犯罪的制度原因[A];犯罪學論叢(第四卷)[C];2006年

10 張長生;;構建法治社會防腐體系[A];新時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羅欣;五大法律機制治理腐敗[N];檢察日報;2006年

2 李偉迪(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教授) 曾惠燕(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院副教授);腐敗犯罪的故意推定[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5年

3 黎 虹;腐敗犯罪數額不是量刑的唯一依據[N];人民法院報;2006年

4 簡聞之;加強資產追回國際合作有效打擊腐敗犯罪 為推動國際反腐敗事業(yè)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N];檢察日報;2011年

5 陳正云;以科學有效的機制共同應對腐敗[N];檢察日報;2005年

6 駱蘭蘭;我對國際反貪局聯(lián)合會充滿期望[N];檢察日報;2006年

7 ;國際司法合作公約是個好平臺[N];檢察日報;2006年

8 記者 李玉龍;馬 與哈薩克斯坦反經濟與腐敗犯罪署代表團舉行工作會談[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9 陳正云;追逃和追贓機制嚴控腐敗犯罪的兩道閘門[N];檢察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王霞;國際刑法界關注腐敗犯罪[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兆斌;追繳腐敗犯罪所得國際司法協(xié)助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2 任學強;腐敗犯罪特殊訴訟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3 陳雷;反腐敗國際公約視野下的我國刑法的現(xiàn)狀與完善[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李秀娟;《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劉忠;《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視域下私營部門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李紅權;我國廉政評估體系的構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冬梅;金融網絡中洗錢行為分析、識別與監(jiān)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劉敬新;我國反商業(yè)賄賂犯罪的法律制度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嚴立新;銀行業(yè)反洗錢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鐘得志;檢察偵查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寧;《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之評析[D];吉林大學;2006年

2 盛兆林;高校腐敗犯罪研究[D];煙臺大學;2011年

3 辛志遠;腐敗犯罪涉案款物追繳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韋冠凡;北京市腐敗犯罪司法代價的測量與評估[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崔曉倩;腐敗犯罪證明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6 苗春;《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中資產追回機制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7 孫紅日;腐敗犯罪的心理分析與心理預防[D];復旦大學;2010年

8 肖麗娜;腐敗犯罪訴訟管轄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禹艷輝;論我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陳利;資產追回制度及其與我國刑事法律之銜接[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935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6935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7c5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