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理事會的“努克標(biāo)準(zhǔn)”和中國的北極參與之路
本文關(guān)鍵詞: 北極治理 北極理事會 努克標(biāo)準(zhǔn) 國際制度 全球治理 出處:《世界經(jīng)濟(jì)與政治》2013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12年,北極理事會努克會議通過《北極高官報告》,提出欲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必須承認(rèn)北極國家在北極地區(qū)"主權(quán)、主權(quán)權(quán)利和管轄權(quán)"的苛刻要求。該標(biāo)準(zhǔn)有明顯的內(nèi)在邏輯缺陷,并面臨著法律適應(yīng)性的挑戰(zhàn),因此缺乏可操作性。然而,北極理事會是北極地區(qū)一個高水平的政府間論壇,中國作為非北極國家,接受這一標(biāo)準(zhǔn)成為觀察員,可以獲得參與北極事務(wù)的重要平臺和豐富信息資源,而接納中國為觀察員也是北極國家基于現(xiàn)實(shí)考量的雙贏選擇。但北極理事會在北極治理的很多方面功能有限,其觀察員席位的價值亦不可過度解讀。中國可以承認(rèn)北極國家符合國際法準(zhǔn)則的主權(quán)、主權(quán)權(quán)利和管轄權(quán),在充分利用包括北極理事會在內(nèi)的所有與北極相關(guān)國際制度的基礎(chǔ)上,不斷開辟新領(lǐng)域并探索新的身份認(rèn)同,加強(qiáng)與其他觀察員國家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北極國家通過多渠道開展雙邊合作,按照自身能力,承擔(dān)相應(yīng)的國際責(zé)任。只有這樣,才能拓開中國的北極道路。
[Abstract]:In 2012, the Nouk meeting of the Arctic Council adopted the Arctic Senior officials report, in which it stated that to become an observer of the Arctic Council, it wa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sovereignty" of Arctic States in the Arctic region. The harsh requirements of sovereign rights and jurisdiction. The standard has obvious inherent logical defects and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legal adaptability, so it lacks maneuverability. The Arctic Council is a high-level intergovernmental forum in the Arctic region, and China, as a non-Arctic country, accepts this criterion as an observer and can gain access to important platforms and r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its participation in Arctic affairs. The admission of China as an observer is also a win-win option for Arctic countries based on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But the Arctic Council has limited function in many aspects of Arctic governance. Nor can the value of its observer seat be interpreted too much. China can recognize the sovereignty, sovereign rights and jurisdiction of Arctic State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On the basis of making full use of all relevant international regimes relating to the Arctic, including the Arctic Council, open up new areas and explore new identities and enhance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observer States. Through multi-channel bilateral cooperation with Arctic countries an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apabilities, they should bear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na's Arctic road be opened up.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大學(xué)法政學(xué)院;中國海洋大學(xué)極地法律與政治研究所;
【分類號】:D993.5
【正文快照】: 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基律納召開的第八屆北極理事會部長會議上,中國同其他五個非北極國家一道被接納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中國被接納人會,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高度關(guān)注,國內(nèi)有媒體和學(xué)者歡呼這是中國北極事業(yè)的“勝利”。次日,挪威外交大臣埃斯彭?巴爾特?艾德(Espen Barth Eide)“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玉剛;陶平國;秦倩;;北極理事會與北極國際合作研究[J];國際觀察;2011年04期
2 程保志;;試析北極理事會的功能轉(zhuǎn)型與中國的應(yīng)對策略[J];國際論壇;2013年03期
3 桂靜;;外大陸架劃界中的不確定因素及其在北極的國際實(shí)踐[J];法治研究;2013年05期
4 唐國強(qiáng);;北極問題與中國的政策[J];國際問題研究;2013年01期
5 孫凱;郭培清;;北極治理機(jī)制變遷及中國的參與戰(zhàn)略研究[J];世界經(jīng)濟(jì)與政治論壇;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保志;;試析北極理事會的功能轉(zhuǎn)型與中國的應(yīng)對策略[J];國際論壇;2013年03期
2 孫凱;張亮;;北極變遷視角下中國北極利益共同體的構(gòu)建[J];國際關(guān)系研究;2013年01期
3 劉作宇;;淺析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的利弊——基于國際法的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4年01期
4 萬芳芳;王琦;;俄羅斯北極開發(fā)政策影響因素探析[J];俄羅斯學(xué)刊;2013年06期
5 肖洋;;北極海空搜救合作:規(guī)范生成與能力短板[J];國際論壇;2014年02期
6 孫凱;王晨光;;國外對中國參與北極事務(wù)的不同解讀及其應(yīng)對[J];國際關(guān)系研究;2014年01期
7 孫凱;王晨光;;中國參與北極事務(wù)的戰(zhàn)略選擇——基于戰(zhàn)略管理的SWOT分析視角[J];國際論壇;2014年03期
8 李振福;王文雅;尤雪;史硯磊;姚麗麗;張銳;;北極及北極航線問題研究綜述[J];大連海事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04期
9 孫凱;王晨光;;國家利益視角下的中俄北極合作[J];東北亞論壇;2014年06期
10 黃勤怡;;北極地區(qū)200海里外大陸架爭端的法律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4年2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孫豫寧;北極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學(xué)院;2012年
2 高云;俄羅斯海洋戰(zhàn)略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13年
3 趙隆;論北極治理范式及其“階段性遞進(jìn)”機(jī)理[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朋;當(dāng)代美國北極戰(zhàn)略研究(2009-2011)[D];暨南大學(xué);2012年
2 田延華;加拿大北極安全戰(zhàn)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2年
3 孔娟;北極問題解決的國際法路徑[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2年
4 尤睿娟;中俄北極航道開發(fā)合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5 張敏嬌;論氣候變化條件下北極治理面臨的抗戰(zhàn)及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3年
6 胡畔;北冰洋外大陸架爭端及其解決機(jī)制分析[D];外交學(xué)院;2013年
7 馬。∕artin Kossa);中國與其新興的北極議程[D];浙江大學(xué);2013年
8 張云波;論北極航道法律地位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外交學(xué)院;2013年
9 李璐璐;加拿大的北極理事會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年
10 潘家祥;北極治理中原住民非政府組織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保志;;北極治理機(jī)制的構(gòu)建與完善:法律與政策層面的思考[J];國際觀察;2011年04期
2 陳玉剛;陶平國;秦倩;;北極理事會與北極國際合作研究[J];國際觀察;2011年04期
3 桂靜;范曉婷;高戰(zhàn)朝;;我國海洋權(quán)益法律制度研究——以體系構(gòu)建為視角[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10年01期
4 郭培清;;北極爭奪戰(zhàn)[J];海洋世界;2007年09期
5 孫凱;郭培清;;北極環(huán)境問題及其治理[J];海洋世界;2008年03期
6 郭培清;田棟;;摩爾曼斯克講話與北極合作——北極進(jìn)入合作時代[J];海洋世界;2008年05期
7 郭培清;;北極很難走通“南極道路”[J];w,
本文編號:1465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46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