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公司法論文 >

國有資產(chǎn)出資人制度批判與重構——從國資委到人民代表股東會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08:59

  本文選題:國資委 + 國家所有權 ; 參考:《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國資委的雙重地位在法律上被賦予了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利:作為政府監(jiān)管機構,國資委行使的是公權力性質的監(jiān)督權和管理權,可借助權力的"公"的性質強制性地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或者借助公權力頒布行政規(guī)章;同時作為國有資產(chǎn)的所有權人,國資委將根據(jù)《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行使國有股東權利,這種權利雖然以"國家的代表"作為主體,但是本質上仍然屬于私權利范疇,基于這種權利"私"的性質,國資委必須按照市場規(guī)則運作。于是國資委享有的公權力和私權利在行使過程中發(fā)生利益沖突難免,最終只會導致兩種權利的扭曲。既然中國改革的方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既然存在國有股權的公司是營利法人,那么委托代理理論對國有資產(chǎn)委托代理問題的分析應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通過上述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亦應當是正確的,即本質上國資委出資人制度設計并沒有解決國有資產(chǎn)委托代理出資人"缺位"問題。建立一個人民代表股東會組織行使國有資產(chǎn)出資人職能是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管與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方向選擇。人民代表股東會中的國資委代表只享有召集、主持人民代表股東會的程序性職權及委派國有企業(yè)監(jiān)事的實體性職權。
[Abstract]:The dual status of SASAC is legally endowed with two rights of different natures: as a government regulatory body, SASAC exercises supervisory and managerial powers of the nature of public power. By virtue of the nature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power, some reform measures may be enforced,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may be promulgated with the aid of public pow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wner of state-owned assets, SASAC will exercise the rights of state-owned shareholders in accordance with laws such as the Company Law and the Securities Law. Although this righ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e" as the main body, it stil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rivate rights in essence, and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private" rights. SASAC must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rules. As a result, the public power and private right enjoyed by SASAC are inevitably in conflict of interest, which will only lead to the distortion of the two rights. Since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reform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ince the company with state-owned shares is a profit-making legal pers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should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of state-owned assets. Moreover,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uld be correct, that is, in essence, the design of the investor system of SASAC has not solved the problem of "absence" of the entrustment ag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t is the direc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o establish a people's Congress of shareholders' organization to exercise the function of state-owned asset investor. Deputies to the SASAC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shareholders shall only have the procedural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convening and presiding over the meeting of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substantive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appointing superviso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作者單位】
【分類號】:F12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林彬,李勝蘭;試論我國所有權主體制度改革與創(chuàng)新[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軍;商標淡化的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陳永正,朱仁友;論所有權范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奚瑋,朱水嶺;善意取得法律要件之重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李明發(fā),朱慶;建筑物區(qū)分所有人之成員權性質探究——兼論《民法典》中之相關制度安排[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杜穎;人格權保護中的保全請求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徐志紅;郝守則;;房屋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法律適用之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張安毅,鄭志軍;信賴利益及其保護價值分析[J];安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8 錢明星;我國用益物權體系的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劉麗;對物權請求權類型的再認識[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10 田曉云;新時期我國商法的定位[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喬雄兵;;國際民事訴訟中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比較研究[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私法卷)[C];2006年

2 施玉平;;辭職權法律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林鵬鳩;;中國無單放貨有關法律問題研究[A];中國律師2002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王大榮;;關于記名提單下無單放貨責任的思考[A];中國律師2004年海商法研討會暨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海商海事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吳旭;黃嘉琳;;物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王屏;;從一起案例分析抵押權的若干問題[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佑海;土地流轉制度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2 叢屹;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改革與實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3 倪建林;利益制衡機制的構架:公司治理結構的法理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1年

4 胡平;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陳永正;所有權構造論[D];四川大學;2002年

6 張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稅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7 馬永平;土地權利與登記制度選擇[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8 趙廉慧;財產(chǎn)權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王軍;國家所有權的法律神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蕭博仁;物權法基本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檀儒偉;論信托制度在分時度假中的運用[D];廈門大學;2007年

2 張艷;論刑法上的占有[D];廈門大學;2007年

3 陳敬;兩岸擔保物權立法若干制度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董新洲;論注冊會計師審計對利害關系人的賠償責任[D];暨南大學;2000年

5 張克強;土地承包制探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6 明圓;華沙條約體制下的承運人責任制度[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7 陳運;英國法浮動財產(chǎn)負擔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0年

8 于春;論浮動擔保[D];黑龍江大學;2001年

9 申建平;物權變動初探[D];黑龍江大學;2001年

10 谷峰;公益信托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克瑾;;加_7}摷昧⒎╗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2 康德t/;江平;田建華;;企業(yè)占有權試論——從馬克思對所有權和占有權的論述談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3期

3 黃卓著;第五講 關于工業(yè)企業(yè)的法律規(guī)定[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4 周叔蓮;擴大企業(yè)自主權的若干理論問題[J];財貿經(jīng)濟;1982年11期

5 馬仁典;“兩權”分開·商品經(jīng)濟·企業(yè)活力[J];求實;1985年01期

6 范厚邦;所有制理論的重大突破[J];求實;1985年02期

7 周叔蓮;關于增強企業(yè)活力的幾個問題[J];財經(jīng)科學;1985年02期

8 傅祖熙;論全民所有制企業(yè)法人的經(jīng)營管理 自主權[J];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1985年02期

9 王曉海;;我國社會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二重性及其運行機制[J];經(jīng)濟研究;1985年10期

10 董正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與企業(yè)的法律地位[J];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玲;;對當前文物保護難的成因思考[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護及其現(xiàn)代化管理學術論文集[C];2000年

2 項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構國企產(chǎn)權結構初探[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3 王龍根;;迎接新世紀 開創(chuàng)新世界[A];商業(yè)文化精品文庫[C];2001年

4 項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構國企產(chǎn)權結構初探[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5 李厚坤;包章炎;何可忠;;醫(yī)療機構產(chǎn)權制度改革及實踐研究[A];福建省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會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1年

6 徐長玉;;政府職能定位與國有企業(yè)改革[A];國有經(jīng)濟論叢2001——“企業(yè)家與專家高層論壇:國企改革新思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浙江省物產(chǎn)集團公司進入第二輪國有資產(chǎn)授權經(jīng)營[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8 齊亞彬;賀冰清;;論推進商業(yè)性地質工作中的十大關系問題[A];資源·環(huán)境·產(chǎn)業(yè)——中國地質礦產(chǎn)經(jīng)濟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蘇迅;張慧君;;我國探礦權采礦權發(fā)展簡史[A];資源·環(huán)境·產(chǎn)業(yè)——中國地質礦產(chǎn)經(jīng)濟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劉省平;;對深化陜西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A];2003年陜西經(jīng)濟社會藍皮書——陜西經(jīng)濟發(fā)展對策與建設[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傅桂林;改制企業(y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張建友 蔣海山 方方;依法管海,加快“海上遼寧”建設步伐[N];中國海洋報;2001年

3 水利部發(fā)展研究中心“水權與水價”課題組;水權與跨流域調水的法律思考[N];中國水利報;2001年

4 記者 顧龍友 張傳玖 李風;大力培育規(guī)范礦業(yè)權市場[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1年

5 潘岳 浦再明;市場機制與國家所有制相結合[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6 饒育蕾(作者系中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博士、教授);國有企業(yè)治理機制缺陷與制度安排[N];湖南日報;2001年

7 甘藏春;市場經(jīng)濟與政府角色的重塑[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1年

8 記者 卓夫報道;上市公司治理要多管齊下[N];金融時報;2001年

9 記者 侯志明;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改革要做到“三結合”[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10 記者 陳哲源;國有股減持原則應由市場來決定[N];市場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國民;國有企業(yè)經(jīng)營者激勵約束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2 王軍;國家所有權的法律神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王大慶;國有資產(chǎn)出資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4 魏鐵軍;礦產(chǎn)資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5 黃軍;國家所有權行使論[D];武漢大學;2005年

6 徐晨光;國有企業(yè)董事會運行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7 嚴震宇;權力不對稱與路徑依賴[D];吉林大學;2006年

8 劉銀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問題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李永剛;基于進化博弈分析的跨國國際戰(zhàn)略聯(lián)盟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10 劉向陽;中國產(chǎn)權交易市場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種項譚;中國國有企業(yè)改革:回顧與反思[D];河北大學;2000年

2 何遠成;國有企業(yè)管理體制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力;國家所有權理論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4 諶宏民;所有權保留制度之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5 梁占東;黑龍江糧油集團資本運營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6 步丹璐;論中國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減持[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7 楊東進;國有企業(yè)改革芻議[D];暨南大學;2003年

8 方軍;國有資本減持的財務風險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9 吳戰(zhàn)篪;國有企業(yè)股權結構優(yōu)化的制度安排與定價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10 楊寧;論國家所有權[D];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3年

,

本文編號:206985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6985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904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