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社會責任在公司法中能走多遠
本文選題:企業(yè)社會責任 + 利益相關者理論; 參考:《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摘要】:企業(yè)社會責任是指企業(yè)對社會負有責任,而傳統的利益相關者理論是指企業(yè)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負有責任。即便有觀點認為,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理論有合并的趨勢,但它們彼此有本質區(qū)別。上世紀末期起,不少英美學者已試圖通過改革公司法促使企業(yè)履行社會責任,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法學界未能充分理解和區(qū)分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責任。由于法律具有滯后性和被動性,且《公司法》植根于"股東優(yōu)先理論",故《公司法》只能用以防止股東濫用權利侵害非股東利益相關者之利益,而不能有效促使企業(yè)主動履行其對非股東利益相關者之責任,乃至于社會責任。本文建議通過企業(yè)外部機制的改革以促使企業(yè)履行社會責任。
[Abstrac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fers to th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while the traditional stakeholder theory refers to th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to all stakeholders. Even though there is a tendency to merge CSR and stakeholder theory, they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nce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many British and American scholars have tried to promot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reform of company law, but the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legal circles fail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distingu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stakeholder responsibility. Due to the lag and passivity of the law and the fact that the Company Law is rooted in the "shareholder priority Theory", the Company Law can only be used to prevent shareholders from abusing their rights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non-shareholder stakeholders. It can not effectively urge enterprises to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 non-shareholder stakeholders or even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reform of external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商法研究中心;
【分類號】:F27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白云霞,吳聯生;企業(yè)契約的利益相關者模型[J];財經論叢;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鄔云霞;公司社會責任的法理學思考[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仇書勇;論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外部治理的完善[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任慧;從稅法角度看公司的社會責任[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尹莉;嚴婷;;淺議公司社會責任的強化及其法律對策[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趙晶;淺論公司社會責任的地位[J];商業(yè)研究;2003年23期
6 譚成武;公司法上小股東保護制度綜述[J];商業(yè)研究;2004年07期
7 孫蓓;企業(yè)社會責任新探[J];商業(yè)研究;2004年09期
8 周述榮;;公司社會責任與我國董事制度的重構[J];商業(yè)研究;2006年05期
9 黃小喜;;企業(yè)社會責任與SA8000標準體系[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王飛鵬;江偉;仝震;;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爭論與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唐紹均;;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視角下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2 張yN凡;;企業(yè)社會責任再辨析——基于概念與發(fā)展觀的視角[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黃志雄;;國際法視角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運動與中國和平發(fā)展[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4 宋文蘭;沈文春;;略論公司的社會責任[A];第九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暨2008中國社會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延華;引入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丁丁;商業(yè)判斷規(guī)則研究——兼論完善我國《公司法》中的董事責任體系[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3 李偉;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組織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邢穎;禁止證券欺詐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楊漢平;政府采購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陳東;論跨國公司治理中的責任承擔機制[D];廈門大學;2001年
7 劉翌;我國公司治理文化理論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8 項劍;美國規(guī)制要約收購的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9 楊慧;企業(yè)治理系統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10 于東智;轉軌經濟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一個理論框架及其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證考察[D];東北財經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春禧;論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2 段余應;企業(yè)家的法律定位與法律體系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3 段曉紅;公司注冊資本法律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4 資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權力的制衡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5 李惠陽;公司監(jiān)事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楊家麒;有限責任制度與公司債權人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張玲;關聯企業(yè)債權人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童光法;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9 曾招文;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缺陷與完善[D];廈門大學;2001年
10 陳向聰;公司職工參與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飛鵬;江偉;仝震;;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爭論與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榮兆梓;企業(yè)性質研究的兩個層面——科斯的企業(yè)理論與馬克思的企業(yè)理論[J];經濟研究;199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祚;;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脈絡梳理與分析[J];財會通訊;2011年22期
2 吳丹紅;;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模式下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基于三個企業(yè)案例的研究[J];行政事業(yè)資產與財務;2011年02期
3 杜劍;;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企業(yè)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李智;;賑災捐贈何以適度——企業(yè)社會責任中的利益平衡[J];中國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5 吳波;;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經濟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年07期
6 馬存利;;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法哲學思索與實踐[J];中國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7 蔣榮狀;朱晉偉;;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1年19期
8 陳智;陳華;;企業(yè)社會責任績效與股權性質相關性分析[J];財會通訊;2011年17期
9 何杰;曾朝夕;;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傳統企業(yè)理論的沖突與整合——一個企業(yè)社會責任基本分析框架的建立[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10 王宏巖;劉通;;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員工組織認同感研究綜述[J];現代商業(yè);2011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風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yè)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設計[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姚海鑫;陸智強;李紅玉;;企業(yè)社會責任對股東財富的影響——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一項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7年
3 伍璐毅;;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共同治理模式——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馮天麗;井潤田;;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述評及未來研究啟示[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5 馬玉珍;張瑞霞;;企業(yè)社會責任理念下公司治理的完善——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探析[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劉凌波;;五、國有經濟功能與國有企業(yè)社會責任[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高潔;彭韶兵;;企業(yè)社會責任履行的衡量——基于動態(tài)企業(yè)社會責任觀[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曉潔;朱衛(wèi)東;;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與企業(yè)市場地位關系研究——來自食品飲料行業(yè)的經驗數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梁星;張雅軍;;基于環(huán)境協調發(fā)展的煤炭企業(yè)社會責任綜合評價研究[A];2010內蒙古煤炭工業(yè)科學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甘培忠;吳元元;;轉型中國語境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內涵探究[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向華;中外專家縱論企業(yè)社會責任[N];四川日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方方;瑞典重視企業(yè)社會責任制度建設[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3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沈幼倫;強化企業(yè)社會責任是預防食品安全事故關鍵[N];法制日報;2008年
4 記者 李剛殷;義烏:企業(yè)社會責任有了“標準”[N];工人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陶恩晉;企業(yè)社會責任:義利之后的法律缺失[N];江蘇法制報;2008年
6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鐘宏武;企業(yè)社會責任“三步走”[N];人民日報;2008年
7 高志民;扶貧 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力量[N];人民政協報;2008年
8 曾國華;責任與底線:從“企業(yè)社會責任”到“企業(yè)公民”[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9 張鵬;第四屆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國際論壇拉開序幕[N];西部時報;2008年
10 記者 王瀛波 通訊員 朱勤;治理與企業(yè)社會責任論壇舉行[N];浙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洋;企業(yè)社會責任與消費者支持關系的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郭洪濤;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3 黎友煥;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4 辛杰;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汪建新;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李海芹;企業(yè)社會責任與顧客忠誠關系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陳留彬;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馮小宇;企業(yè)社會責任與競爭力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9 李建升;企業(yè)文化與企業(yè)績效關聯機制研究:企業(yè)社會責任視角[D];浙江大學;2008年
10 陳煦江;企業(yè)社會責任成本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家彥;企業(yè)家社會責任認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行為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秦偉偉;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3 聶嘉;我國上市公司企業(y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4 王紹青;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5 田曉琳;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yè)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6 徐曉俊;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企業(yè)社會責任維度研究—消費者認知角度[D];天津大學;2007年
7 朱錦程;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D];蘇州大學;2006年
8 張喜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倫理學解讀[D];蘇州大學;2007年
9 周佳;企業(y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10 鄭巖;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9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79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