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設辯護人制度考察及其啟示
本文關(guān)鍵詞:美國公設辯護人制度考察及其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美國公設辯護人制度的法律基礎是憲法第六修正案及最高法院相關(guān)判例,其創(chuàng)設是貧困被告人律師辯護客觀需求的結(jié)果;它誕生初期主要是滿足訴訟程序形式正義的要求,充當"法庭幫手"的角色,1963年"吉迪恩案"之后逐漸成為貧困被告人權(quán)利的捍衛(wèi)者。當前,美國公設辯護制度面臨案件負荷量過重、資金匱乏導致辯護質(zhì)量下降的問題,其能否有效運作,實質(zhì)上反映了公民對律師辯護權(quán)的認同問題。為了提升我國刑事法律援助質(zhì)量,我們可以建構(gòu)公職律師與社會律師并存的刑事法律援助模式。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
【關(guān)鍵詞】: 美國 公設辯護人 公設辯護人制度 刑事法律援助 公職律師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13M54035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1AFX013) 2013年度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項目
【分類號】:D971.2;DD916.5
【正文快照】: 公設辯護人制度(Public defender system)是當今美國最為重要的刑事法律援助實施機制,在貧困者辯護服務體系中發(fā)揮了關(guān)鍵作用。狹義上,它是指以國家設立的公共機構(gòu)為組織形態(tài),通過公設辯護人辦公室的形式,雇用全職公設辯護人為貧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辯護服務的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羽;;英國公設辯護人服務評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07期
2 吳羽;;比較法視域中的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兼論我國公設辯護人制度的建構(gòu)[J];東方法學;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劉少軍;李延奎;;論辯訴交易與刑事和解的差異與融合[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劉少軍;;論刑事訴訟合意的理論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曹達全;試析美國辯訴交易中控辯力量對比及其啟示[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孫泳;;刑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價值及建構(gòu)[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曹達全;;偵查階段律師調(diào)查取證權(quán)新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7 陳瑞華;;無偏私的裁判者——回避與變更管轄制度的反思性考察[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8 張品澤;外國刑事回避制度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3期
9 陳永生;對我國死刑復核程序之檢討——以中國古代及國外的死刑救濟制度為視角[J];比較法研究;2004年04期
10 謝小劍;;提起公訴證據(jù)標準之內(nèi)在機理[J];比較法研究;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新潮;;中國檢察權(quán)及其權(quán)力配置[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張健;;世界各國(地區(qū))反貪機構(gòu)外部社會監(jiān)督制度比較研究——兼論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監(jiān)督范圍與組織形式的完善[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課題組;倫朝平;范淑玲;賈穎玲;李繼華;;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薛曉衛(wèi);;人民監(jiān)督員選任機制完善構(gòu)想[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趙永紅;;檢察機關(guān)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要求[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6 丁耀芬;肖建國;;程序正義圖景下的量刑重構(gòu)——關(guān)于量刑控辯及量刑說理制度改革的設想[A];海峽兩岸法學論壇——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年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7 張培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社會調(diào)查制度之運行困境與出路——以調(diào)查程序啟動的強制性為落腳點[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2年
8 唐艷;姚明平;;刑事案件辦案情況說明:從功能背離到制度規(guī)范——以西部某法院近三年司法運行情況為實證藍本[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9 鄧志偉;伍玉聯(lián);汪堅;;路漫漫其修遠兮:禁止令適用的困境與出路——以對中部某省的實證調(diào)研為分析視角[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10 韓東成;;檢察官維護事實真相之義務[A];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法治思維與檢察官職業(yè)倫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quán)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4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吳鋒;刑事立案監(jiān)督權(qu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呂洪民;中國陪審制度的困境與重生[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天林;偵查行為侵權(quán)司法救濟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尹華蓉;論親告罪的合理范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9 郭爍;刑事強制措施的體系及其適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蘇敏華;“羅馬規(guī)約”程序與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思思;偵查訊問律師在場權(quán)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王濤;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付啊;社區(qū)矯正中被害人參與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雷;論我國酌定不起訴制度的不足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6 楊陽;構(gòu)建檢察機關(guān)量刑建議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陳昱;試析辯訴交易制度的價值及對我國刑事訴訟改革的借鑒意義[D];西北大學;2010年
8 沈歡芝;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視角下量刑建議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陸明華;論我國刑事偵查階段律師先期介入制度的建構(gòu)[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呂靜;我國死刑量刑程序獨立性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羽;;臺灣地區(qū)強制辯護制度述評[J];法治研究;2011年11期
2 岳禮玲;英國刑事法律援助面臨改革[J];中國律師;1997年08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秀美;;智利刑事司法體制改革的最新發(fā)展[J];中國司法;2007年01期
2 伍浩鵬;;有效援助論[J];時代法學;2009年03期
3 汪海燕;;貧窮者如何獲得正義——論我國公設辯護人制度的構(gòu)建[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8年03期
4 楊猛;;試述南京政府時期刑事辯護制度之變革[J];宜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5 周正云;論民國時期的法律援助制度[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6 滕麗娜;;英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現(xiàn)狀及其啟示[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謝佑平;謝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犯罪預防與治理[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4期
8 張建偉;;強制辯護:一項勢在必行的制度[J];中國司法;2010年02期
9 王軍益;;美國法律援助制度簡況及啟示[J];中國司法;2011年02期
10 阿爾巴·扎魯阿,黃覺;巴西的暴力、贓錢與公正:1980—1995年[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卡門·赫蘭德茲;在美國做公設辯護人[N];法制日報;2003年
2 王治國;首家公設辯護人辦公室成立[N];解放日報;2010年
3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檢察院 熊紅文;公設辯護人:讓低收入者得到優(yōu)質(zhì)辯護[N];檢察日報;2011年
4 本報特約記者 木曰;扁三度被延押的社會觀測[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5 許身健 梁欣;美國辯訴交易案例兩則[N];法制日報;2002年
6 焦綱;臺灣律師制度管窺[N];廣西政法報;2001年
7 武漢大學法學院 柴瑞娟;美國的法律援助制度[N];湖北日報;2002年
8 陳冬梅;現(xiàn)代都市里的尷尬人生[N];文藝報;2007年
9 王彬;死刑誤判的法律救贖[N];檢察日報;2005年
10 李文成;韓國的司法研修院[N];人民法院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羽;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鵬飛;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薛凌英;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王露;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4 王yN達;論公設辯護人制度[D];遼寧大學;2013年
5 李毅斌;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D];復旦大學;2011年
6 張佳;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海南大學;2013年
7 李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效性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8 房露;南京國民政府的刑事訴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鄧U,
本文編號:509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