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預救濟制度和再救濟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8-10 20:21
公正作為一種理念和價值,一直被人類不懈追求。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司法公正是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基礎,更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現(xiàn)行司法救濟體制的程序性、后發(fā)性、被動性、合法性以及成本性的特征,由此帶來了被侵害人無法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司法救濟效率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迫切需求、刑事被害人游離于司法救濟的程序之外以及“執(zhí)行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司法救濟體制的效能以及司法公正和社會公正的實現(xiàn)。 為此,本文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在現(xiàn)有司法救濟制度的基礎上,補充建立司法預救濟制度和司法再救濟制度,以此來彌補現(xiàn)有司法救濟體制的某些不足,最大限度的保證司法公正和社會公正的實現(xiàn)。 司法預救濟制度是指在司法救濟程序終了之前,由代表國家的特定主體,給予符合一定條件的被侵害人提前救濟的法律制度,具有應急性、簡易性、時效性、保障性、臨時性、不徹底性以及預付性的特征。筆者從司法的性質、目的、價值、理念闡述了司法預救濟制度得以構建的理論根基以及建立司法預救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筆者首先對司法預救濟的價值目標進行明確定位,即幫助...
【文章頁數(shù)】:22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會公正與司法公正
第一節(jié) 社會公正
一、社會公正釋義
二、社會公正的責任主體
三、追求社會公正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司法公正
一、司法公正釋義
二、司法公正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辯證關系
一、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聯(lián)系
二、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區(qū)別
第二章 現(xiàn)行的司法救濟體制
第一節(jié) 司法救濟釋義
第二節(jié) 現(xiàn)行司法救濟的特征
一、程序性
二、后發(fā)性
三、被動性
四、合法性
五、成本性
第三節(jié) 現(xiàn)行司法救濟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無法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司法救濟的效率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刑事被害人游離于司法救濟的程序之外
四、"執(zhí)行難"制約司法救濟結果的實現(xiàn)
第三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預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預救濟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理論根基
一、司法的性質
二、司法的目的
三、司法的價值
四、司法的理念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
二、司法預救濟的可行性
第四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體現(xiàn)社會司法公正
三、保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權利的實現(xiàn)
四、及時救濟法益受到損害的被侵權人
第四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現(xiàn)實構建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預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預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對象
一、司法預救濟之救濟對象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預救濟之救濟對象的具體定性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制度得以施行的保證條件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經(jīng)濟儲備
二、司法預救濟的機構儲備
第四節(jié) 給與公民司法預救濟的前提條件
一、侵權事實清楚
二、有明確的被侵權人
三、被侵權人不具備司法救濟的能力和條件
四、有啟動司法救濟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五、提出司法預救濟的申請
六、申請者承擔最基本的舉證義務
七、司法預救濟實施機關的審查
第五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具體措施
一、實行廣義的減免緩交訴訟費用
二、預救濟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三、預先應急墊付
四、先予執(zhí)行
第六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程序
一、司法預救濟程序遵循的原則
二、申請
三、審查、決定
四、復議
五、執(zhí)行
第五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相關制度關系分析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現(xiàn)行司法救濟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區(qū)別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現(xiàn)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點
二、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區(qū)別
三、現(xiàn)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預救濟制度過渡和轉變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法律診所"
一、法律診所的價值所在
二、法律診所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困境
三、將法律診所納入司法預救濟制度
第四節(jié) 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與個性分析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個性差異
第六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再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再救濟制度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維護司法判決的權威性
二、維護被害人的權利
三、實現(xiàn)社會公正
第七章 國外對于被害人補償?shù)南嚓P法律制度
第一節(jié) 德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立法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種類和補償機構
三、補償資金來源和補償程序
第二節(jié) 美國對于被害人補償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第三節(jié) 日本對于被害人補償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四、國家補償?shù)姆珊蠊?br> 第四節(jié) 新西蘭對于被害人補償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條件和補償程序
三、補償基金和補償數(shù)額
第八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構建
第一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再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再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和對象
一、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
二、對象條件
第三節(jié) 司法再救濟施行的保證條件
一、司法再救濟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再救濟的資金保障
第四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前提條件
一、概述
二、我國的規(guī)則
第五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具體內容
一、補償?shù)囊罁?jù)
二、補償?shù)膶ο?br> 三、補償?shù)臄?shù)額
四、補償?shù)脑瓌t
五、補償后的法律效果
第六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程序
一、申請
二、審核、調查、決定
三、復議
四、執(zhí)行
第七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意義
一、法律意義
二、社會意義
第九章 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建設
第一節(jié) 建立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之必要
一、建立統(tǒng)一司法救濟體系的法律意義
二、建立統(tǒng)一司法救濟體系的社會意義
第二節(jié) 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必須具備的法律屬性
一、公民能夠平等的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公民能夠獲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三、公民能夠事先獲得急需的必要補償
四、公民依法獲得國家補償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構建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規(guī)
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3841157
【文章頁數(shù)】:22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會公正與司法公正
第一節(jié) 社會公正
一、社會公正釋義
二、社會公正的責任主體
三、追求社會公正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司法公正
一、司法公正釋義
二、司法公正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辯證關系
一、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聯(lián)系
二、司法公正與社會公正的區(qū)別
第二章 現(xiàn)行的司法救濟體制
第一節(jié) 司法救濟釋義
第二節(jié) 現(xiàn)行司法救濟的特征
一、程序性
二、后發(fā)性
三、被動性
四、合法性
五、成本性
第三節(jié) 現(xiàn)行司法救濟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無法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司法救濟的效率不能滿足當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刑事被害人游離于司法救濟的程序之外
四、"執(zhí)行難"制約司法救濟結果的實現(xiàn)
第三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預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預救濟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理論根基
一、司法的性質
二、司法的目的
三、司法的價值
四、司法的理念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司法預救濟的必要性
二、司法預救濟的可行性
第四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順利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體現(xiàn)社會司法公正
三、保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權利的實現(xiàn)
四、及時救濟法益受到損害的被侵權人
第四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現(xiàn)實構建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預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預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對象
一、司法預救濟之救濟對象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預救濟之救濟對象的具體定性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制度得以施行的保證條件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的經(jīng)濟儲備
二、司法預救濟的機構儲備
第四節(jié) 給與公民司法預救濟的前提條件
一、侵權事實清楚
二、有明確的被侵權人
三、被侵權人不具備司法救濟的能力和條件
四、有啟動司法救濟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五、提出司法預救濟的申請
六、申請者承擔最基本的舉證義務
七、司法預救濟實施機關的審查
第五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具體措施
一、實行廣義的減免緩交訴訟費用
二、預救濟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三、預先應急墊付
四、先予執(zhí)行
第六節(jié) 司法預救濟的程序
一、司法預救濟程序遵循的原則
二、申請
三、審查、決定
四、復議
五、執(zhí)行
第五章 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相關制度關系分析
第一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現(xiàn)行司法救濟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區(qū)別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與司法救濟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二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現(xiàn)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點
二、司法預救濟與法律援助制度的區(qū)別
三、現(xiàn)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預救濟制度過渡和轉變
第三節(jié) 司法預救濟和"法律診所"
一、法律診所的價值所在
二、法律診所發(fā)展過程中遭遇的困境
三、將法律診所納入司法預救濟制度
第四節(jié) 司法預救濟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與個性分析
一、司法預救濟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共性
二、司法預救濟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個性差異
第六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再救濟的概念
二、司法再救濟制度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司法再救濟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價值目標
一、維護司法判決的權威性
二、維護被害人的權利
三、實現(xiàn)社會公正
第七章 國外對于被害人補償?shù)南嚓P法律制度
第一節(jié) 德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之立法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種類和補償機構
三、補償資金來源和補償程序
第二節(jié) 美國對于被害人補償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第三節(jié) 日本對于被害人補償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金來源和補償標準
三、補償程序和補償限制
四、國家補償?shù)姆珊蠊?br> 第四節(jié) 新西蘭對于被害人補償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
一、補償對象和補償范圍
二、補償條件和補償程序
三、補償基金和補償數(shù)額
第八章 司法再救濟制度的構建
第一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主體
一、司法再救濟的責任主體
二、司法再救濟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和對象
一、司法再救濟的適用范圍
二、對象條件
第三節(jié) 司法再救濟施行的保證條件
一、司法再救濟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再救濟的資金保障
第四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前提條件
一、概述
二、我國的規(guī)則
第五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具體內容
一、補償?shù)囊罁?jù)
二、補償?shù)膶ο?br> 三、補償?shù)臄?shù)額
四、補償?shù)脑瓌t
五、補償后的法律效果
第六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程序
一、申請
二、審核、調查、決定
三、復議
四、執(zhí)行
第七節(jié) 司法再救濟的意義
一、法律意義
二、社會意義
第九章 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建設
第一節(jié) 建立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之必要
一、建立統(tǒng)一司法救濟體系的法律意義
二、建立統(tǒng)一司法救濟體系的社會意義
第二節(jié) 統(tǒng)一的司法救濟體系必須具備的法律屬性
一、公民能夠平等的啟動司法救濟程序
二、公民能夠獲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三、公民能夠事先獲得急需的必要補償
四、公民依法獲得國家補償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構建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規(guī)
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主要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3841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84115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