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民意與刑事司法——基于法經(jīng)濟學和政治經(jīng)濟學的雙重考察
[Abstract]:Zheng Yi, Introduction:Beginning from the case of revenge of SJ.S. Sword, in the autumn of 1935, Shi Jian, the filial girl who was revenge for his father, killed Sun Chuanfang in the Buddhist Hall. For the next year, reports of the unusual revenge and subsequent court trials have been in the media.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
【基金】:南京大學985三期項目資助 教育部一般課題(項目批準號:10YJC820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6;G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凌宇;;傳媒時代下的司法與民意的關系[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2 李莉;;法經(jīng)濟學與糾紛解決[J];河北法學;2008年07期
3 趙鯤鵬;;試論法經(jīng)濟學視野之下的公益訴訟[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8期
4 ;趙作海講述被刑訊逼供細節(jié)[J];共產(chǎn)黨員;2010年11期
5 孫日華;;中國司法中的民意識別與回應[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5期
6 孫日華;;轉型時期司法中的民意現(xiàn)狀與策略設計[J];太平洋學報;2010年12期
7 高杰;;波斯納法經(jīng)濟學思想對中國鄉(xiāng)土司法實踐的價值[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10期
8 黃金鐘;;規(guī)制刑訊逼供的多學科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9 楊志強;;法官如何在民意中保持司法的公正[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4期
10 王海英;司法效率理念的法經(jīng)濟學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鴻剛;;淺談刑訊逼供[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2 潘峰;;論刑訊逼供的遏制[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王晶晶;;我國現(xiàn)階段刑訊逼供成因及對策淺談[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陳新生;金石;;檢察機關對刑訊逼供行為的監(jiān)督查處機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葉德珠;;刑訊逼供的行為法經(jīng)濟學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6 周曉唯;魏召君;;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馬克昌;;董必武論刑訊逼供和錯判、錯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8 吳家清;周鳳婷;馬深;;學習董必武法治思想,科學防范刑訊逼供[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9 艾琳;;遏制刑訊逼供的對策研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潘偉明;;刑事非法證據(jù)排除的困境與出路——以《“兩高三部”刑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定》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東紅 李芳;法院“網(wǎng)”事:讓民意監(jiān)督司法[N];河南日報;2011年
2 方劍磊 魏杰;網(wǎng)絡時代 司法如何呼應民意[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記者 田九星 通訊員 任國棟;忻府區(qū)在全省法院率先開通民意專用電子信箱[N];山西日報;2009年
4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韓偉;司法要有效回應民意[N];檢察日報;2011年
5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 羅猛;民意與司法的統(tǒng)一,才是最佳的司法境界[N];檢察日報;2011年
6 劉學智;法官如何對待民意[N];中國信息報;2009年
7 崔真平;300余家法院開通民意溝通信箱[N];人民法院報;2009年
8 江西省德興市人民法院 虞瑞普 何春華;傾聽民意是改進工作的有效途徑[N];人民法院報;2010年
9 于寰 李立平;擦亮立案窗口 加強民意溝通[N];朝陽日報;2010年
10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楊雪婭;司法與民意[N];人民法院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伶;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衛(wèi)躍寧;口供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王永杰;從程序異化到事實異化:以冤案為中心[D];復旦大學;2007年
4 寧靜波;能動司法下民事訴訟效率:時間、成本約束下的最優(yōu)準確性[D];山東大學;2012年
5 陳士渠;刑事錯案的證據(jù)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趙琳琳;刑事冤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馮景旭;口供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夏紅;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許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為的心理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程龍;對程序正義研究中的兩個基本認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廣濤;刑訊逼供的歷史回顧與現(xiàn)實反思[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忠義;論刑訊逼供的防范[D];吉林大學;2010年
3 張靜;論我國刑訊逼供問題的程序規(guī)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華宇文;論中國遏制刑訊逼供與引入沉默權的關系[D];復旦大學;2010年
5 邢建平;論刑訊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曲會靜;以刑訊逼供取得的非法言詞證據(jù)的排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胡銘;論刑訊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對策[D];湘潭大學;2007年
8 郭成琛;由刑訊逼供引發(fā)對沉默權的思考[D];蘭州大學;2007年
9 張爾威;論沉默權的刑事訴訟價值[D];黑龍江大學;2004年
10 王鑫;犯罪嫌疑人人權保護的現(xiàn)狀與完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27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