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司法論文 >

探索審判制度改革應遵循的基本邊界——以小額速裁試點推動修法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7-09 22:32

  本文選題:小額速裁 + 立法權; 參考:《法學》2013年08期


【摘要】:司法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對相關的民事審判制度作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但此種調(diào)整需遵循一定的邊界。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之前通過發(fā)布《關于部分基層人民法院開展小額速裁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安排部署在全國90個基層人民法院開展小額速裁試點工作的做法,超出了之前我國兩審終審基本審判制度的范圍,構成對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權的僭越。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審判制度,構成了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內(nèi)容,對這些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屬于立法權的范圍,應遵循法律保留的基本要求;如需在修法之前通過試點總結經(jīng)驗,可以通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的形式進行,從而使得試點工作具有法律上的正當性。從我國的憲法架構和法律傳統(tǒng)(成文法傳統(tǒng))而言,我國屬于立法權優(yōu)位的法律解釋模式,這決定了在我國法律制度的解釋過程中,立法機關是居于主導地位,審判權處于輔助或者補充地位,審判機關的解釋受到嚴格限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needs, the judicature adjusts the relevant civil trial system, but this kind of adjustment must follow certain boundary. Prior to the revis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2012,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rranged for the deployment of small amounts in 90 grass-roots people's court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the guiding opinions on the pilot work of some grass-roots people's courts in small amounts. The practice of expediting pilot work, It is beyond the scope of our country's basic trial system of final appeal and constitutes a viol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power of the supreme state pow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he basic trial system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constitute the basic content of our country's procedural law. The adjustment of these contents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the legislative power and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law reservation. If it is necessary to sum up experience through pilot projects before the revision of the law, it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authorized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us making the pilot work legally legitimate. In terms of our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legal tradition (statutory tradition), our country belongs to the mode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legislative power, which determin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of our legal system, the legislature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The judicial power is in the auxiliary or supplementary posi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judicial organ is strictly restricted.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分類號】:D92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道暉;論國家立法權[J];中外法學;199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宏光;;立法權與立法生態(tài)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2 陳宏光;曹達全;;公私法劃分問題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王亞軍;;論羅馬法學的發(fā)達[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4 劉國慶;;關于刑訴中法官調(diào)查權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5 陳銀珠;;刑法解釋的立場選擇:客觀解釋論之提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李漢昌,陳金玲;督促程序中債權人的程序障礙——兼論督促程序的發(fā)展完善[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董新凱;俞佳;;論反壟斷法中的民事責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董新凱;郁尊科;;論反壟斷法實施中的專家參與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何艷芳,余茂玉;執(zhí)行競合問題之構想[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王群仿,徐建桂;試析非經(jīng)濟生活領域的制度“失靈”——瀏覽黃色網(wǎng)站是純粹道德問題嗎?![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輝;;論行政公訴的理論基石[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張黎明;楊國章;;從法秩序利益看檢察權的正當性[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錢翠華;;知識產(chǎn)權民事審判權濫用的公平矯正——公正視野下法官品德對專利民事審判權的影響[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龔家林;;淺議立法語詞規(guī)范化[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5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劉湘溶;王彬輝;;環(huán)境法學權利研究方法論[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程雨燕;;環(huán)境行政處罰法定原則的風險預防考量[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11年

8 蔣橋生;;讓調(diào)解走進“禁區(qū)”——民事訴訟調(diào)解范圍與限度之擴張[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尚洪立;邱新華;;嫁接與耦合:法院調(diào)解正當性的現(xiàn)實出路——以賦予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為切入點[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郭寶生;張彩霞;劉新;;也談民事發(fā)回重審制度的重構——以規(guī)制二審法院濫用終審權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秀淵;拉丁美洲民法典的歷史與現(xiàn)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劉冬京;我國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殷悅;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宋廣奇;當代中國反腐模式轉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彭支援;集體維權的法理學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洪梅;論我國偵查程序中辯護權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學;2009年

2 王國濤;納稅人權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陳雕;行政訴訟原告舉證責任的承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何俊;陪審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玉涇;我國司法引入商業(yè)判斷規(guī)則的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黃蘭;小議社會變遷下轉型中國的法院司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琨;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陳述[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羅婷;論國際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徐濤;我國行政訴訟實踐中職權確定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道鸞;論司法解釋及其規(guī)范化[J];中國法學;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輝;;論法官的法律解釋權[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2 吳冬梅;;法官是否應該擁有法律解釋權[J];法制與社會;2008年19期

3 楊國萍;;論司法中法官創(chuàng)造性解釋法律的必然性[J];法制與社會;2010年11期

4 萬毅;;檢察官法律解釋權研究[J];東方法學;2009年03期

5 蔡清秋;莊桂萍;;司法實踐中法官法律解釋權的必要性和約束性[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魏勝強;;檢察機關的法律解釋權證偽——基于檢察權定性的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7 閆晶;;古羅馬程式訴訟中的裁判官救濟制度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8 李小英;;司法機關作為法律解釋主體的資格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0年21期

9 陳賢貴;;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司法哲學[J];太平洋學報;2011年01期

10 魏勝強;;司法解釋的錯位與回歸——以法律解釋權的配置為切入點[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衛(wèi)東;;對單位是否具有證人資格的若干法律思考[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2 余林媚;;試析律師在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3 宋平;;鹽業(yè)訴訟中的文書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鹽業(yè)訴訟制度史為視角[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4 來曉明;;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處分權及其完善[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5 劉立軍;;論自認的法律效力[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6 王暉;;民事訴訟中自認規(guī)則探析——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八條的解讀[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7 陳卓倫;趙飛;;律師主導民事訴訟,推動建設和諧社會[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王書瀚;;民事申訴制度研究的新視野——以申請檢察機關抗訴發(fā)動再審為中心[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9 田野;;論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jù)的判斷標準[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10 郭星亞;陳惠忠;;民事訴訟模式轉換的先聲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評析[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江 偉 孫邦清;民訴法修訂的指導思想與立法框架[N];人民法院報;2004年

2 記者 董國勛;促進法院提高執(zhí)法水平[N];大連日報;2006年

3 記者 陳球;法院不得拒接訴狀[N];南方日報;2006年

4 毛磊邋劉曉鵬;民訴法修改五大焦點[N];人民日報;2007年

5 李連群;淺評新《民事訴訟法》對執(zhí)行難問題的解決[N];江蘇經(jīng)濟報;2008年

6 陳有西;應該歡迎法院公布量刑指導意見[N];學習時報;2009年

7 徐小年;民事訴訟中罰款的理性分析[N];江蘇經(jīng)濟報;2008年

8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 毛立華;新民事訴訟法中再審制度的變革[N];法制日報;2007年

9 阿計;法定、精細 實現(xiàn)公正[N];工人日報;2007年

10 沙友飛邋顧建兵;努力破解“申訴難”“執(zhí)行難”[N];江蘇法制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加鋒;南京國民政府民事訴訟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2 劉金華;股東代位訴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胡軍輝;民事既判力擴張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4 阮友利;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陳韋利;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糾紛案件程序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藍冰;德國民事法定聽審請求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林祈福;民事訴訟程序保障理論發(fā)展與釋明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許少波;民事證據(jù)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偉;民事程序選擇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宋平;醫(yī)患糾紛訴訟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力;民事再審程序啟動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齊蘊博;民事訴訟標的理論探究[D];河北大學;2006年

3 朱惠曉;論我國民事證據(jù)失權制度的構建[D];鄭州大學;2006年

4 曲升霞;民事訴訟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5 朱德祥;試論我國民事審前程序的構建[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6 陳麗玲;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理論分析與實證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翁巧斌;論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張鵬;完善人民調(diào)解制度的若干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李敏;民事司法的憲政維度[D];廈門大學;2006年

10 羅永成;民事訴訟調(diào)解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109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109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47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