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民意對刑事審判的影響
本文選題:網絡民意 + 影響; 參考:《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摘要】:互聯(lián)網的天生草根性打破了國家對話語權的壟斷,民眾依托于網絡這一平臺將對某一事件的評價匯聚成強大的網絡民意以彰顯個體力量。在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下,法院和法官深受網絡民意的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法院和法官對網絡民意的尊重和敬畏在很多時候其實是對刑事審判公正的主動追求,而并非是對網民的曲意逢迎;诰W絡民意影響審判的客觀現(xiàn)實,法院和法官必須打破封閉審判的傳統(tǒng)思維,以"坦然面對、謹慎回應、合理采用"的心態(tài)與網絡民意進行良性互動,并適時全面公開網絡關注的熱點案件,確保刑事判決經得起網民的檢驗和時間的考驗。
[Abstract]:The natural grass-roots nature of the Internet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state on the right to speak. People rely on the Internet, which will gather the evaluation of a certain event into a strong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to highlight the individual power.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courts and judge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ublic opinion of the network under the aim of the people's interests first. The respect and awe of the courts and judges for the public opinion on the network are in fact the active pursuit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not the appeasement of the Internet user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luences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rial, courts and judges must break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closed trial and interact with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ith the mentality of "face calmly, respond cautiously and adopt reasonably". And timely and fully open online attention to hot cases, to ensure that criminal judgments can withstand the test of Internet users and the test of time.
【作者單位】: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分類號】:D926;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蘭芬;網絡時代的倫理問題[J];江海學刊;2000年04期
2 O.W.霍姆斯,許章潤;法律之道[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4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5 孟慶瑜;;論分配關系的稅法調整機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6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7 呂萌;論電視傳播在當代文化發(fā)展中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8 徐福來;;倫理人生的義理與實踐——梁漱溟在現(xiàn)代新儒家陣營中的特色與貢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胡功勝;;圖像霸權時代的小說敘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裴德海;;中國文學悲劇意識的流變與依賴[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林華;;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影視傳播研究——以貴州影視作品為例[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呂佳;;大眾文化語境下精英文化遭際的文化意味[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柯華慶;;法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柯華慶;;法律效率論[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9 柯華慶;;實效主義經濟學方法論[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0599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5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