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檢察權發(fā)展簡論
本文選題:檢察權 + 兩大法系 ; 參考:《人民檢察》2012年11期
【摘要】:西方檢察權起源于13世紀,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類型。大陸法系以國家統(tǒng)一檢察權為特征,而英美法系檢察權則由不同主體分領。因為歷史傳統(tǒng)與環(huán)境的不同,兩種類型檢察權的理論與職能范圍不盡相同,但其精神內(nèi)核是一致的,即對個人權利與自由的保障,以及對刑事訴訟民主化的追求。西方檢察權的發(fā)展趨勢是日漸突出檢察權獨立性,拓展檢察權范圍,增強對檢察權的監(jiān)督。這種趨勢能夠為我國檢察權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Abstract]:The western prosecutorial power originated in the 13 th centur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civil law system and common law system. Civil law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national unified procuratorial power, whil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prosecutorial power is divided by different subjec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theor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wo types of procuratorial powers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spiritual core is the same, that is,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s, and the pursuit of democratiz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curatorial power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to highlight the independenc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expand the scop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ocuratorial power. This trend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curatorial power in China.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
【分類號】:D91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理松;法國、德國檢察制度的主要特點及其借鑒[J];人民檢察;2003年04期
2 劉鐵鷹;;檢察機關執(zhí)法社會化的思考——以英國刑事司法社會化為借鑒[J];人民檢察;2007年04期
3 何家弘;論美國檢察制度的特色[J];外國法譯評;1995年04期
4 孫謙;;設置行政公訴的價值目標與制度構想[J];中國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檢察理論研究所副所長 向澤選 研究所研究人員 葛琳;[N];檢察日報;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茜;賈庸;;論完善我國檢察機關職能[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6期
2 周建中;;完善我國檢察官自由裁量權論——以中美檢察官自由裁量權比較研究為視野[J];東方法學;2009年05期
3 胡明;;歷史學派與德國特殊發(fā)展道路[J];德國研究;2008年03期
4 李揚;;一個權力 兩種模式:訴權視角下的檢察官自由裁量權[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2期
5 吳建雄;;服務型政府建設法治保障研究——以法律監(jiān)督功能為視角[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6 黎蜀寧;論法國民事行政檢察監(jiān)督制度[J];法學雜志;2004年03期
7 莊建南;黃曙;曹呈宏;葉建豐;;論職務犯罪偵查權的配置[J];法學評論;2008年05期
8 趙海蓉;;試論兩大法系檢察制度的差異及原因[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08期
9 占麗媛;;淺析美國辯訴交易制度在中國的文化障礙[J];法制與社會;2008年03期
10 楊義秀;;論檢察官自由裁量權制約機制[J];法制與社會;2009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馮中華;;檢察制度獨立性與一體化研究[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楊平;;略論構建檢察機關內(nèi)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楊迎澤;朱全景;;監(jiān)督和促進依法行政——《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一個修改原則[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4 田久紅;高君偉;;從比較法視角談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改的原則和方向[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5 吳建雄;;中國語境下檢察權的司法價值及其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6 戚萍;王志芹;方芳;許晴;李枝桂;;人民檢察院的職權及完善[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猛;列寧反對官僚主義的思想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印仕柏;民事訴訟中檢察權配置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聶施恒;美國檢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昌林;論刑事裁判權的歸屬[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6 左德起;職務犯罪偵查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姜濤;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阮丹生;審前程序檢察官自由裁量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9 匡科;反腐敗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徐靜磊;論檢察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雷;論我國酌定不起訴制度的不足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0年
2 黃永嘉;基于治理理論的行政組織變革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洪世平;刑事訴訟職能管轄沖突及解決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黃興龍;公訴自由裁量權的規(guī)制[D];南昌大學;2011年
5 程曉亮;論我國反貪污賄賂局的性質(zhì)及地位[D];山東大學;2010年
6 夏玉丹;我國不起訴制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玉山;論洪堡政治思想的反自由主義傾向[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黃曉靜;中美刑事不起訴權力制約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常曉華;我國刑事訴訟法律移植與本土資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艾超;論暫緩起訴制度及其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應用[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俊斌;;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評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蔡虹,梁遠;也論行政公益訴訟[J];法學評論;2002年03期
3 梁玉霞;沈志民;;走向公平正義——淺談法律監(jiān)督的意義與局限性[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王鴻翼;;談民事行政檢察權的配置[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5 湛中樂,孫占京;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法律監(jiān)督[J];法學研究;1994年01期
6 張坤世,歐愛民;現(xiàn)代行政訴訟制度發(fā)展的特點——兼與我國相關制度比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7 余凌云;;行政訴訟法是行政法發(fā)展的一個分水嶺嗎?——透視行政法的支架性結構[J];清華法學;2009年01期
8 崔卓蘭;盧護鋒;;行政自制之生成與構建探討[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9年01期
9 楊海坤;;對于擺脫《行政訴訟法》實施困境的反思[J];行政法學研究;2009年03期
10 劉莘;;行政訴訟是糾紛解決機制[J];行政法學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艷軍;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監(jiān)督[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2 張洪利;加強檢察隊伍建設 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J];時代潮;2003年16期
3 楊亞非;我國檢察機關是合格的法律監(jiān)督主體[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加強法律監(jiān)督能力建設是推動檢察工作新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J];人民檢察;2005年02期
5 張利兆;;法律監(jiān)督說理的內(nèi)容與方法[J];人民檢察;2006年20期
6 張玉林;;加強法律監(jiān)督 促進社會和諧[J];法治與社會;2009年07期
7 嚴浩鋒;;談檢察機關如何加強社區(qū)矯正監(jiān)督工作[J];法制與社會;2010年35期
8 林苗苗;;檢察建議的適用現(xiàn)狀及完善對策[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0年11期
9 忠言;;加強法律監(jiān)督 促進公正執(zhí)法——省人大常委會調(diào)查全省檢察機關相關情況[J];吉林人大;2011年04期
10 黃文艾;;延伸法律監(jiān)督觸角 切實履行檢察職能[J];中國檢察官;2011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冰;;論法律監(jiān)督方法與途徑的創(chuàng)新[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2 尹晉華;;試析影響法律監(jiān)督的現(xiàn)實問題[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王文生;;強化法律監(jiān)督維護公平正義應當走出十個誤區(qū)[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劉慶華;田萍;;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法律監(jiān)督[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易珍榮;;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談強化法律監(jiān)督之要義[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監(jiān)督的價值分析與機制變革[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7 楊迎澤;朱全景;;和諧社會、法律監(jiān)督與檢察官職業(yè)培訓[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郭小鋒;;試論“雙層”法律監(jiān)督模式[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趙剛;;董必武檢察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仇鳳玖;王仁德;;淺談檢察機關對罪犯保外就醫(yī)的法律監(jiān)督[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 祝國治;檢察推動力的核心是法律監(jiān)督實踐[N];檢察日報;2009年
2 莎莎 馮濤;打造法律監(jiān)督的“價值高地”[N];陜西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龍平川;堅持科學發(fā)展 強化法律監(jiān)督[N];檢察日報;2008年
4 孫桂明 陳繼;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法律監(jiān)督能力建設[N];光明日報;2008年
5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員會書記 李江;在保障發(fā)展中提高法律監(jiān)督能力[N];檢察日報;2009年
6 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廳 劉福謙;應當加強對“另案處理”案件的法律監(jiān)督[N];檢察日報;2010年
7 李維彬 記者 向國敬 胡友娟;積極探索法律監(jiān)督“四種新模式”[N];西部法制報;2011年
8 本報特約評論員 王新環(huán);建樹檢察權威重在提高法律監(jiān)督能力[N];檢察日報;2005年
9 吳建雄;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加強法律監(jiān)督[N];檢察日報;2006年
10 記者 劉金林邋曾祥生;提高法律監(jiān)督能力保障改善民生[N];檢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靜磊;論檢察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馮景合;檢察權及其獨立行使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賀振華;刑事庭審中的人證調(diào)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崔婕;民事訴訟準備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5 黃維智;鑒定結論論——作為證據(jù)形式的相關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王彬;論刑事搜查[D];四川大學;2007年
7 劉濤;從督察院到監(jiān)察廳[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8 羅海敏;刑事訴訟嚴格證明探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徐軍;檢察監(jiān)督與公訴職能關系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斌;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2 楊麗蓮;檢察機關對死刑復核程序的法律監(jiān)督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張勁松;論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4 張微;行政公益訴訟中的檢察機關[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史慧敏;試論當前我國檢察機關的建議權[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馬金聰;俄羅斯檢察機關的法律地位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黑龍江大學;2009年
7 崔藐夷;刑事檢察制度實踐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魏玉民;刑事訴訟檢察監(jiān)督[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9 劉俊世;論我國監(jiān)禁刑執(zhí)行的法律監(jiān)督[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潘懷香;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81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8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