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社區(qū)矯正制度要論
本文選題:社區(qū)矯正 + 司法制度 ; 參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11期
【摘要】:社區(qū)矯正屬于非監(jiān)禁刑罰執(zhí)行活動,社區(qū)矯正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理論研究的方面存在空白,司法實踐中還有許多具體問題值得研究。然而,推進社區(qū)矯正工作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司法資源,使監(jiān)禁矯正與社區(qū)矯正兩種行刑方式相輔相成,增強刑罰效能,降低行刑成本,體現(xiàn)人性價值和人文關懷,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和司法文明進步。同時,社區(qū)矯正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共同參與,科學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qū)矯正司法制度,確立司法行政機關在社區(qū)矯正中的行刑執(zhí)法地位和主體資格,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的刑事法律和政策要求,更是構建我國社區(qū)矯正司法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
[Abstract]:Community correction is a non-custodial penalty execution activity.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gap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re are many specific problems worth studying in judicial practice.However,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judicial resources for the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so that the two forms of execution of imprisonment correction and community correc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punishment, reduce the execution cost, and reflect the value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istic concern.We will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judicial civi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community correction is a huge and complicated social system project, which needs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s the judicial system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not only the urgent task but also the long-term requirement of criminal law and policy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and qualification of executing punishment and law enforcement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by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It is also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constructing the judicial system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司法部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課題組;改革和完善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之研究(上)[J];中國司法;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軼;劉焱;;從微觀角度探析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構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2 王順安;社區(qū)矯正的立法建議[J];中國司法;2005年02期
3 張昱;論復合性社區(qū)矯正制度[J];中國司法;2005年10期
4 劉麗萍;;我國行刑的現(xiàn)狀、反思與重構——行刑社會化視角的考察[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吳敦;;社區(qū)矯正刑:法院的司法定位及法律構建[J];法律適用;2005年12期
6 王志強;;論“社區(qū)矯正”在我國的構建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7 杜浩渺;;從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國社區(qū)矯正的發(fā)展——兼論對社區(qū)矯正體系構建的展望[J];法制與社會;2011年12期
8 莫曉宇;蔣瀟鋒;;論我國未成年犯社區(qū)矯正體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02期
9 劉歡;;試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區(qū)預防[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劉歡;;論青少年犯罪的社區(qū)預防[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順安;;中國社區(qū)矯正的實踐探索與立法呼喚[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2 張立新;陳漢君;;和諧社會視野下輕微刑事犯罪行刑社會化的反思與建構——以開展社區(qū)矯正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姜文秀;美國“囚犯戰(zhàn)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順安;社區(qū)矯正理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劉津慧;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褚曉玲;社區(qū)矯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魏寶珍;社區(qū)矯正對象重新犯罪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賴莉青;開展社區(qū)矯正工作的法律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李新春;社區(qū)矯正風險評估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任卉英;未成年犯刑罰適用中的社會調查制度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陳雷;對黑林鎮(zhèn)社區(qū)矯正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尹美娜;論青少年犯罪的社區(qū)預防[D];中南大學;2010年
8 趙健;論刑罰制度變革的歷史趨勢[D];復旦大學;2010年
9 李鑫;論政府主導下的社區(qū)矯正制度[D];汕頭大學;2011年
10 付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揚文;;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價值評判[J];中國司法;2009年12期
2 ;中澳社區(qū)矯正研討會在京召開[J];人民調解;2006年08期
3 黃瑞;;社區(qū)矯正中的檢察機關角色定位與程序設計[J];人民檢察;2009年19期
4 毛凌云;;社區(qū)矯正的中國路徑[J];南風窗;2011年13期
5 姜裕富;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困境及出路——基于社區(qū)功能的視角[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6 張昕航;;試論社區(qū)矯正適用對象的完善——以勞動教養(yǎng)為視角[J];中國司法;2006年02期
7 張立群;秦冠英;;論我國青少年犯罪社區(qū)矯正制度之建構[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李蕊;馬道永;;法社會學視野中的社區(qū)矯正及其價值分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年05期
9 谷秋實;;中等發(fā)展城市推廣社區(qū)矯正可行性分析——以常德為例[J];法制與社會;2008年32期
10 趙詠梅;;試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福州黨校學報;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宏芳;;社區(qū)矯正制度探析——以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qū)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偉科;;淺談我國未成年犯社區(qū)矯正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3 余大龍;羅俊;管俊;;現(xiàn)行司法鑒定制度的弊端與改革[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4 余大龍;羅俊;管俊;;現(xiàn)行司法鑒定制度的弊端與改革[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陳一夫;沈雪;;精神損傷程度鑒定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于萬財;隋成敏;葛長洪;;淺析我國法醫(yī)鑒定體制改革出路[A];中國法醫(yī)學會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叢貴年;仇鳳玖;;淺談司法鑒定的有關問題[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秋良;張華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德治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9 郭浩善;馬獻釗;;“入世”后犯罪形態(tài)的變化及其對刑事司法理念的影響[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會議——暨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C];2002年
10 朱兆坦;;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我國兒童警察機構的建設現(xiàn)狀與基本構想[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克明;推動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和司法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8年
2 韋杰 南寧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略談青少年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構建[N];法治快報;2011年
3 本報見習記者 李吉斌 本報記者 陳麗平;社區(qū)矯正制度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N];法制日報;2011年
4 喻建立 劉楓;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內容尚待細化[N];檢察日報;2011年
5 記者 陳華;加快完善社區(qū)矯正制度[N];中國社會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左燕東;社區(qū)矯正制度探訪[N];山西日報;2009年
7 記者 肖瑋邋林世鈺;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捍衛(wèi)者[N];檢察日報;2008年
8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 王輝忠;堅定信念 深化認識 勇于實踐[N];人民公安報;2008年
9 市政法委 林念賀;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對策[N];汕尾日報;2008年
10 孫春英邋徐偉;堅定不移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捍衛(wèi)者[N];法制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筱明;論青少年犯罪的矯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王雪露;論社區(qū)矯正制度[D];河南大學;2010年
3 姜薇;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改革與完善[D];內蒙古大學;2011年
4 成德苗;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鑫佳;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學;2009年
6 時清霜;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制度的完善[D];河北大學;2009年
7 李鑫;論政府主導下的社區(qū)矯正制度[D];汕頭大學;2011年
8 王俊華;改革和完善社區(qū)矯正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9 李旭;論社區(qū)矯正制度在我國的發(fā)展與完善[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10 曲鵬;準社區(qū)矯正制度之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67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6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