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檢察官充當刑事和解調(diào)解人角色的理性思考
本文選題:刑事和解 切入點:調(diào)解人角色 出處:《河北法學》2012年06期
【摘要】:調(diào)解人角色的選擇直接影響刑事和解模式。我國法學理論界強調(diào)由社區(qū)等民間組織承擔刑事和解調(diào)解人,檢察實踐中卻出現(xiàn)檢察官直接調(diào)解、委托人民調(diào)解員調(diào)解和當事人自行和解等多元化模式。通過對世界各國刑事和解調(diào)解人角色定位的比較分析,以及對當前我國刑事和解的實證分析,檢察官直接充當刑事和解調(diào)解人是一種理性選擇。
[Abstract]:The choice of mediator's rol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model. In our country, the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community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mediator, but in the procuratorial practice, the procurator mediates directl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oles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mediators in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China,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prosecutor to act as the conciliator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directly.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人民檢察院;浙江省紹興市人民檢察院;
【分類號】:D925.2;D92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永寧;;論我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及制度建構[J];法制與社會;2011年22期
2 張宏民;;簡析刑事和解的現(xiàn)實意義[J];黨史博采(理論);2011年07期
3 包涵;;論刑事和解在經(jīng)濟犯罪中的運用[J];中國律師;2010年03期
4 盧明宏;;偵查階段刑事和解探析[J];中國刑事警察;2010年06期
5 郭劍;;我國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6 盛豐;;經(jīng)濟偵查管轄案件刑事和解問題思考[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7 王昆雪;;論刑事和解中程序分流的實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8期
8 王宇;;當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下檢察機關開展刑事和解工作的障礙和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年26期
9 桑愛英;;對構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10 譚趁尤;吳明林;;刑事和解契約理論及其機制構建[J];學理論;2011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國;;淺談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范業(yè)宏;紀曉慧;;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A];第七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會議文章[C];2011年
3 藍藍;;刑事和解制度實施中的若干爭點[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4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歐丹;;農(nóng)村刑事糾紛解決機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課題[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6 耿紅;;淺論刑事和解在基層檢察實踐中的應用[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易珍榮;;刑事和解——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胡錦萍;;論刑事和解在我國的運用[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樂紹光;茍紅兵;;刑事和解原則下的檢察權能重構[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甄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國的實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復旦大學 徐美君;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和解[N];光明日報;2008年
2 王風浪 王金寶;淺談公訴環(huán)節(jié)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報;2008年
3 記者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法制日報;2008年
4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貴陽日報;2008年
5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方工;刑事和解應注意糾偏[N];檢察日報;2008年
6 記者 李永平;太原政法創(chuàng)新課題又有新突破[N];山西日報;2008年
7 毛建華;刑事和解須堅持四項原則[N];法治快報;2008年
8 國家檢察官學院 姜昕 孫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釋[N];人民法院報;2008年
9 ;最高檢首次公開表示:刑事和解非“花錢買刑”[N];甘肅法制報;2008年
10 李松 黃潔;刑事和解不是“花錢買刑”[N];黑河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葉肖華;刑事審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周亞紅;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王守安;檢察裁量權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鄧建輝;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6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田小豐;論刑事和解[D];復旦大學;2012年
8 何挺;現(xiàn)代刑事糾紛及其解決[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王文生;寬嚴相濟視域下的刑事檢察工作[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蔡國芹;刑事調(diào)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新新;淺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利飛;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3 劉紅星;刑事和解之中國化道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王瑩;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白壘寧;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D];燕山大學;2010年
6 郭秀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劉夢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楊森;我國刑事和解制度構建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王靜;論我國刑事和解制度之構建[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郭小巒;中國刑事和解的困境與出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6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6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