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方法在裁判中的運用——法條至上、原則裁判與后果權衡
本文選題:司法方法 切入點:法條至上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法條至上、原則裁判和后果權衡為法官處理不同類型的案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裁判方法。法條至上強調法官必須遵守法條的字面含義。法條至上既是現代司法運行的通例,也是法治社會對法官最基本的要求,不按照法條及其字面含義判決僅僅是特例或者例外。但是,當法條缺乏、按照法條的字面含義無法裁判甚至會導致不公正、荒謬的裁判,或者法條沖突無法抉擇時,需要求助于內含相關價值判斷的法律原則、道德原則和政治原則。在缺乏法條、與上述三種原則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密切、法條沖突、原則沖突、利益沖突、違背常識等疑難案件中,需要權衡后果進行裁判。三種司法方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運用,綜合能夠增強其裁判的說服力,但無損于司法方法的獨立性。不同的司法方法構成了裁判的基礎。
[Abstract]:The rule of law is supreme, The principle of judgment and the balance of consequences provide effective analytical tools and methods for judges to deal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ases. The supremacy of legal provisions emphasizes that judges must abide by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articles of law. The supremacy of laws is a general rule of modern judicial operation. It is also the most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rule of law society, not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its literal meaning is only a special case or an exception. However, when the law is lacking, according to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law can not be adjudicated or even lead to unfair, absurd judgment. Or when conflicts of laws and articles cannot be decided, they need to resort to legal principles, moral principles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that contain relevant value judgments. In the absence of articles of law, they are not related to or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ove three principles, and conflict of laws and articles of law, conflicts of principles, In difficult cases, such as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violation of common sense, we need to weigh the consequences to adjudicate. The three judicial methods can be used separately or comprehensively, which can enhance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the judges. But it does not undermine the independence of judicial methods. Different judicial methods form the basis of adjudication.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6.2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朱友益;張翼;牛佳玲;劉衛(wèi)東;侯慶鋒;;無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復合驅技術研究進展[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3期
2 王家祿;劉玉章;陳茂謙;劉莉;高建;;低滲透油藏裂縫動態(tài)滲吸機理實驗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9年01期
3 陳濤平;劉金山;劉繼軍;;低滲透均質油層超低界面張力體系驅替毛管數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4 吳文祥;張向宇;;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質中的滲流特性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5 呂廣忠;張建喬;;納米聚硅材料室內實驗及應用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6 唐敬珍,方曉紅;表面活性劑降壓增注技術在低滲透油田應用研究[J];化工時刊;2004年01期
7 高芒來,孔祥興,張希,沈家驄;功能性超薄有序分子沉積膜的制備及其結構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199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凌;法律原則的識別和適用[J];法學;2004年10期
2 舒國瀅;法律原則適用中的難題何在[J];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3 謝暉;法律原則的效力和適用條件[J];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4 陳金釗;作為方法的法律原則[J];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5 龐凌;法律原則適用的方法及其限制[J];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6 胡玉鴻;法律原則適用的時機、中介及方式[J];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7 張亮;;論法律原則[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王夏昊;;法律原則的適用方式[J];學習與探索;2007年02期
9 葛治華;羅小平;;論法律原則的適用[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03期
10 劉巧玲;;法律原則適用初探[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欒國華;;建設和諧農村的五項財稅法律原則[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曉君;;從2011全世界自然災害頻發(fā)——看我國政府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法律原則與災民的基本權利保護[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2輯)[C];2011年
3 申艷紅;;論政府維穩(wěn)管理的法律原則[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孫世光;;耕地“占補平衡”的立法完善[A];2007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7年
5 劉熹;;行政訴訟中規(guī)則缺位時原則的作用[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1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海英;法律原則適用之反思[N];人民法院報;2006年
2 華東政法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游偉;讓法律原則成為切實的司法行動[N];人民法院報;2013年
3 石言;法律原則是執(zhí)法不可逾越的紅線[N];海南日報;2013年
4 本報評論員 肖暢;艾滋自愿檢測是剛性的法律原則[N];長江日報;2014年
5 游偉;讓法律原則變成司法行動[N];法制日報;2013年
6 楊洋;關于色情廣告及執(zhí)法中法律原則的適用[N];中國工商報;2009年
7 丁眾;法律原則不是標語口號[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8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法院 李富金;法律原則及法律用語[N];中國婦女報;2001年
9 北斗星學校司法考試輔導專家 雷振;法理異軍突起 后勢仍將延續(xù)[N];檢察日報;2007年
10 于安;應急措施要遵守法律原則[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夏昊;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的抵觸之解決[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2 李鑫;法律原則適用的方法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華;法律原則的司法適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4 胡君;原則裁判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遲雅娟;論法律原則的適用[D];重慶大學;2009年
2 王飛;略論法律原則[D];河北大學;2011年
3 梁迎修;論法律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周怡萍;論法律原則[D];吉林大學;2007年
5 郭亞靜;論法律原則的適用[D];山東大學;2011年
6 董稅濤;法律原則的類型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7 魯佳;論GPA法律原則在中國政府采購制度中的實現[D];南京大學;2013年
8 劉娜;論法律規(guī)則適用“不能”時法律原則的適用[D];西南大學;2016年
9 嚴文俊;論法律原則的適用方式[D];廣東財經大學;2016年
10 王迪;法律原則的司法適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746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7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