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大理院對意思自治與交往安全之平衡——以對意思表示瑕疵的言說為中心
本文關鍵詞:民國初期大理院對意思自治與交往安全之平衡——以對意思表示瑕疵的言說為中心
更多相關文章: 大理院 判例要旨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自治 交往安全
【摘要】:民國初年,由于民法典一直付闕,而當時能作為司法準據(jù)的制定法、習慣法、條理既混亂又不足以構建統(tǒng)一的民事法律體系。民國初期大理院通過判例的形式承擔著"創(chuàng)制法律"的職能,在意思表示瑕疵問題的處理上,大理院并未因瑕疵的存在而一概否定法律行為的效力,而是對于意思表示瑕疵區(qū)分不同的情況,包括真意保留、虛偽表示、錯誤、欺詐、脅迫等,分別賦予不同的效力。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情境下,大理院作為最高的審判機關,通過判例、解釋例彌補法律之不足。對于意思表示有瑕疵者分情況處理,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基礎上,兼顧相對人或第三人的利益,維持交易安全。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關鍵詞】: 大理院 判例要旨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自治 交往安全
【分類號】:K258;D929;D92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對于較為理想的法律秩序,弗盧梅曾描述為:“應當以法律行為規(guī)則是否為當事人所真正希望的意思自治的結果作為主要標準,來判斷是否應當認可基于法律行為形成的法律關系。不僅意思與表示的一致屬于意思表示的‘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關系’,而且‘符合自然規(guī)律’還包括:基于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玲伶;;章程對公司對外擔保的效力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2 馬特;;人格權與憲法基本權關系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屈茂輝;張彪;章小兵;;產(chǎn)權概念的經(jīng)濟學與法學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4 章柏楊;;意思自治原則及其限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孫憲超;;大陸法系民法對羅馬法錯誤制度的繼受及中國民法中的重大誤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馬馳騁;;論行政指導的再完善——以信賴利益保護原則導入為進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肖俊;;統(tǒng)籌城鄉(xiāng)背景下集體林權抵押法律問題研究——以重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7期
8 孔東菊;;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性質(zhì)[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劉道云;;生育權的幾個基本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10 蔡志猛;;簡論出賣人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的性質(zhì)[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華平;;論無權代理合同——從法律邏輯學角度[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張效羽;;隱私權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論公法隱私權與私法隱私權[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楊朝霞;;論動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視角[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鄒碧華;王建平;陳婷婷;;審視與探索——要件審判九步法的提出和運用[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6 李杰;;法官機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陳晨;;從形式審查到實質(zhì)審查的轉變——論我國婚姻登記行政訴訟的審查標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翌平;;類比房產(chǎn)買賣對墓穴買賣中的土地財產(chǎn)權問題分析[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候曉丹;;論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效力[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10 朱新力;陳無風;;行政法對財產(chǎn)權作用的邊際思考——寫在《物權法》出臺以后[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一鳴;英美物權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魏樹發(fā);論我國成年監(jiān)護制度改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侯德斌;農(nóng)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孫超;應收賬款融資的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于海防;數(shù)據(jù)電文民事法律制度基本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鐘淑健;民事抗辯權及其基本規(guī)則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段凡;和諧社會建構的法權邏輯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張強;商法強制性規(guī)范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李峰;應收賬款擔保法律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金華;期待權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周姚春;論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曉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耿如昕;反思與重構: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認定規(guī)則[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葛春紅;我國銀行保理業(yè)務風險之法律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f,
本文編號:8979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89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