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視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國面相
發(fā)布時間:2023-04-09 20:40
"家"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權利觀念。權利不是作為維系家庭生活的首選機制而是作為備選機制來發(fā)揮作用的。"家"的維系依賴于一套以"同""別""情""止"為特征的機制,這些機制深度影響了法律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調整方式。"家"的思維方式的擴展,使中國人視野中的社會、國家、世界、自然都有了"家"的意義。在"家"的視域下的個人已不是純粹意義上的獨立個體,而是一種"關系性的自我",人與共同體的關系是一種責任意識下的關系性平衡。既然"家"型塑著中國人的思維,深度參與了中國人的生活,面向中國人建設法治就不能無視"家"的存在。唯有興家庭,才能擴大法治的社會之基,而只有充分關照"家"的意義才能構建出屬于中國自己的法治模式。"家"意義上的法治重視協(xié)商、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不是恢復傳統(tǒng)的家長制,而是力圖通過"家"來培育親情、人性、寬容、互助,進而培養(yǎng)出公民對社會的責任感,培植法治之善的根基。
【文章頁數(shù)】:20 頁
【文章目錄】:
一 “家”型塑下的中國人權利觀念的特殊性
二 重“家”的生活實踐對中國法律運作方式的影響
(一)“同”的機制
(二)“別”的機制
(三)“情”的機制
(四)“止”的機制
三 “家”的思維對現(xiàn)代法治的可能性貢獻
四 “家”意義上的當代中國法治的生成路徑和特有面相
本文編號:3787699
【文章頁數(shù)】:20 頁
【文章目錄】:
一 “家”型塑下的中國人權利觀念的特殊性
二 重“家”的生活實踐對中國法律運作方式的影響
(一)“同”的機制
(二)“別”的機制
(三)“情”的機制
(四)“止”的機制
三 “家”的思維對現(xiàn)代法治的可能性貢獻
四 “家”意義上的當代中國法治的生成路徑和特有面相
本文編號:3787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78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