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然法與法實證主義的對立格局——以德國“告密者案”為切入點
發(fā)布時間:2021-10-09 22:48
戰(zhàn)后德國法院清算民族社會主義時期所遺留的案件時,拉德布魯赫提出了廣為流傳的解決方案,即拉德布魯赫公式。拉德布魯赫公式分為兩個子公式:不能容忍公式以及否定公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當制定法正在遭受破壞時,法官或者法律職業(yè)者能起到抵制作用,若能保證法的安定性,便可以避免極權(quán)主義的侵蝕。然而,在具體解決告密者案的問題上,哈特對拉德布魯赫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認為包括拉德布魯赫在內(nèi)的自然法學者存在一種浪漫的樂觀主義,服從法律和法律的效力應(yīng)當被區(qū)分開來。服從與否只是道德上是否履行義務(wù),法律本身的效力并不受道德的影響。重新審視二者的爭議,對尋找超越自然法與法實證主義的第三條道路是有所助益的。
【文章來源】: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35(02)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拉德布魯赫公式的背景、構(gòu)成及意義
二、服從與效力的分離:哈特論告密者案
三、反思:哈特的批評是否正確
(一)哈特的錯誤所在
(二)拉德布魯赫公式的運用方法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罪責反省:克服過去的新生之路[J]. 金壽鐵. 中國社會科學. 2015(09)
[2]拉德布魯赫公式的意義及其在二戰(zhàn)后德國司法中的運用[J]. 柯嵐.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09(04)
[3]為拉德布魯赫公式辯護[J]. 羅伯特·阿列克西,林海. 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 2007(01)
[4]利益法學[J]. 傅廣宇. 比較法研究. 2006(06)
[5]戰(zhàn)后對納粹罪行的審判與德國反省歷史的自覺意識[J]. 李樂曾. 德國研究. 2005(02)
[6]論作為科學的法學的不可或缺性——1966年4月20日在柏林法學會的演講[J]. 卡爾·拉倫茨,趙陽. 比較法研究. 2005(03)
本文編號:3427132
【文章來源】: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0,35(02)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拉德布魯赫公式的背景、構(gòu)成及意義
二、服從與效力的分離:哈特論告密者案
三、反思:哈特的批評是否正確
(一)哈特的錯誤所在
(二)拉德布魯赫公式的運用方法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罪責反省:克服過去的新生之路[J]. 金壽鐵. 中國社會科學. 2015(09)
[2]拉德布魯赫公式的意義及其在二戰(zhàn)后德國司法中的運用[J]. 柯嵐.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09(04)
[3]為拉德布魯赫公式辯護[J]. 羅伯特·阿列克西,林海. 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 2007(01)
[4]利益法學[J]. 傅廣宇. 比較法研究. 2006(06)
[5]戰(zhàn)后對納粹罪行的審判與德國反省歷史的自覺意識[J]. 李樂曾. 德國研究. 2005(02)
[6]論作為科學的法學的不可或缺性——1966年4月20日在柏林法學會的演講[J]. 卡爾·拉倫茨,趙陽. 比較法研究. 2005(03)
本文編號:3427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42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