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華法系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遷
發(fā)布時間:2021-05-13 20:48
中華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是以中國古代倫理法為基礎,以唐律為代表的東亞、東南亞一系列封建國家法律制度的統(tǒng)稱。中華法系以唐律為標準全面形成;近代以清末修律為標志,出現(xiàn)資本主義法制向中國的移植,打破了中國法系的古老傳統(tǒng)。以新中國的成立為標志,新型的社會主義法系形成并不斷發(fā)展。中華法系代表著中國封建法制的輝煌成就,是中華文明的燦爛瑰寶,早已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它也是法律史學科中一個既古老又常新的論題,中外學者關于中華法系的研究探討也一直熱烈進行,很多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不時問世。本文將中華法系置于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結合中國特有的自然、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橫向?qū)ζ涮攸c進行闡述;并從中華法系發(fā)展的三種不同歷史形態(tài),縱向?qū)ζ溥M行分析,闡明中華法系的近代解體和在新歷史條件下的發(fā)展。 結語:研究中華法系的特點及變遷發(fā)展對于了解我國法的歷史和特色有著重要意義;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對中華法系特征的研究探討
(一) 20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二)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三) 八十年代至今
第二章 中華法系的特征
一、禮法結合,納禮入律
(一) 禮的起源及發(fā)展
(二) 禮法結合
二、編撰體例的諸法合體,內(nèi)容上的民刑有分
(一) 中華法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諸法合體、民刑有分”
(二) 另外從中國法律形式來看。中國古代除了律還有多種法律形式
(三) 應該全面、精確地理解和把握中華法系的特征
三、受儒家思想影響巨大
(一) 儒家思想對中國法律思想的影響
(二)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司法的影響
1. 儒家思想中的“慎刑”,“明德慎罰”對中國古代司法影響是深刻的
2. 儒家的無訟、息訟思想對中國古代司法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3. 這種無訟觀對法律的影響是深刻的
四、重刑輕民,律學發(fā)達
(一) 重刑輕民的原因
1. 經(jīng)濟根源
2. 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阻礙了民事關系的發(fā)展
3. 儒家思想對人們思想行為的縛束
(二) 重刑輕民的體現(xiàn)
1. 從歷代制訂的成文法看,都是以刑法為主
2. 推行嚴刑竣法,實行重刑主義的政策
3. 在司法過程中推行重刑輕民
4. 民事法律關系不獨立不完善
五、皇權至上,是維護君權的工具
(一) 為“君權至上,法自君出”辯護的理論
(二) 君權至上,法自君出特征的體現(xiàn)
1. 以法律的形式劃分君臣名分,維護君尊臣卑的關系,嚴密防范非法逾制
2. 嚴厲制裁侵犯皇權統(tǒng)治,威脅皇帝人身安全的犯罪
第三章 中華法系的解體及發(fā)展
一、中華法系解體的背景
二、中華法系的解體與現(xiàn)代法律制度的建立
三、中華法系的進一步發(fā)展
1. 中華民國時期
2. 共和國建立初期法制建立和發(fā)展時期
3. 文化大革命時期,法制進程發(fā)生了大倒退
4. 改革開放至今,民主法制建設新發(fā)展
參考書目
結束語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法的影響探析[J]. 李明國. 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 2005(11)
[2]中華法系特點再議[J]. 張晉藩. 江西社會科學. 2005(08)
[3]中華法系學述論[J]. 俞榮根,龍大軒.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05(04)
[4]傳統(tǒng)無訟思想對當代中國法治的影響[J]. 吳勇. 廣西社會科學. 2005(06)
[5]試論無訟思想[J]. 趙虎,臧桂朋. 甘肅理論學刊. 2004(04)
[6]中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及其思想基礎[J]. 王立民. 政治與法律. 2002(06)
[7]中華法系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誤區(qū)——“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質(zhì)疑[J]. 楊一凡.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6)
[8]試論無訟傳統(tǒng)法律文化根源影響及其啟示[J]. 熊淑媛.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9]中華法系要覽及其發(fā)展趨勢[J]. 任延平.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1(S1)
[10]略論中國古代君權與法律和道德的關系[J]. 王志華. 政法論壇. 2001(05)
本文編號:3184682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對中華法系特征的研究探討
(一) 20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二)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三) 八十年代至今
第二章 中華法系的特征
一、禮法結合,納禮入律
(一) 禮的起源及發(fā)展
(二) 禮法結合
二、編撰體例的諸法合體,內(nèi)容上的民刑有分
(一) 中華法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諸法合體、民刑有分”
(二) 另外從中國法律形式來看。中國古代除了律還有多種法律形式
(三) 應該全面、精確地理解和把握中華法系的特征
三、受儒家思想影響巨大
(一) 儒家思想對中國法律思想的影響
(二)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司法的影響
1. 儒家思想中的“慎刑”,“明德慎罰”對中國古代司法影響是深刻的
2. 儒家的無訟、息訟思想對中國古代司法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3. 這種無訟觀對法律的影響是深刻的
四、重刑輕民,律學發(fā)達
(一) 重刑輕民的原因
1. 經(jīng)濟根源
2. 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阻礙了民事關系的發(fā)展
3. 儒家思想對人們思想行為的縛束
(二) 重刑輕民的體現(xiàn)
1. 從歷代制訂的成文法看,都是以刑法為主
2. 推行嚴刑竣法,實行重刑主義的政策
3. 在司法過程中推行重刑輕民
4. 民事法律關系不獨立不完善
五、皇權至上,是維護君權的工具
(一) 為“君權至上,法自君出”辯護的理論
(二) 君權至上,法自君出特征的體現(xiàn)
1. 以法律的形式劃分君臣名分,維護君尊臣卑的關系,嚴密防范非法逾制
2. 嚴厲制裁侵犯皇權統(tǒng)治,威脅皇帝人身安全的犯罪
第三章 中華法系的解體及發(fā)展
一、中華法系解體的背景
二、中華法系的解體與現(xiàn)代法律制度的建立
三、中華法系的進一步發(fā)展
1. 中華民國時期
2. 共和國建立初期法制建立和發(fā)展時期
3. 文化大革命時期,法制進程發(fā)生了大倒退
4. 改革開放至今,民主法制建設新發(fā)展
參考書目
結束語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法的影響探析[J]. 李明國. 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 2005(11)
[2]中華法系特點再議[J]. 張晉藩. 江西社會科學. 2005(08)
[3]中華法系學述論[J]. 俞榮根,龍大軒.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05(04)
[4]傳統(tǒng)無訟思想對當代中國法治的影響[J]. 吳勇. 廣西社會科學. 2005(06)
[5]試論無訟思想[J]. 趙虎,臧桂朋. 甘肅理論學刊. 2004(04)
[6]中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及其思想基礎[J]. 王立民. 政治與法律. 2002(06)
[7]中華法系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誤區(qū)——“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說質(zhì)疑[J]. 楊一凡.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6)
[8]試論無訟傳統(tǒng)法律文化根源影響及其啟示[J]. 熊淑媛.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9]中華法系要覽及其發(fā)展趨勢[J]. 任延平.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1(S1)
[10]略論中國古代君權與法律和道德的關系[J]. 王志華. 政法論壇. 2001(05)
本文編號:31846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318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