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法律文化視角下中德厭訟與泛訟現(xiàn)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11:37
【摘要】: 文化從來不是一種孤立的現(xiàn)象。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對法律文化現(xiàn)象的研究可作為認識中德文化差異的方式。厭訟和泛訟是中德社會的兩種不同的法律現(xiàn)象。本文以這兩種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從法律文化的視角對其存在的深層社會文化原因及其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分析闡釋。 文章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厭訟現(xiàn)象,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追求無訟的價值取向、強調(diào)等級義務的儒家道德觀念及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德國法律文化中的泛訟現(xiàn)象則是西方法律文化傳統(tǒng)中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商品經(jīng)濟中追求的平等意識及德國日趨完善的法律制度所提供的便利條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發(fā)展與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吸收了西方特別是德國法律文化的科學思想正進行著與傳統(tǒng)中國法律體制完全不同的現(xiàn)代法制建設。然而,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慣性作用,源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統(tǒng)觀念如厭訟觀念等仍然存在于當今社會并引起與現(xiàn)代觀念的沖突。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認識了解這種文化沖突的淵源及傳統(tǒng)文化的慣性作用,對于增進來自不同文化區(qū)域人們相互理解促進友好關系的發(fā)展十分重要。 本文認為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踐,而法律實踐離不開人們對現(xiàn)行法律的信仰。厭訟觀念的存在阻礙了人們對現(xiàn)代法律觀念的接受及對現(xiàn)代法律信仰的培養(yǎng)。因此,在建設現(xiàn)代法制的進程中,厭訟觀念及厭訟現(xiàn)象的存在應予以重視,如何克服其對現(xiàn)代法制建設的消極影響是當代人要思考的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90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Litvinova Svetlana;;比較法學范疇下的法律文化的概念和類型[J];法制與社會;2011年22期

2 童曉嵐;郭德雙;;簡析經(jīng)典法律電影對美國法律文化的影響[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1年07期

3 田宏偉;;法律文化與法律信仰之辨[J];求索;2011年06期

4 盧小龍;;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法治生成[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5 李琳;;東正教與俄羅斯法律文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6 段亞菲;;由“法”字窺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J];法制與社會;2011年20期

7 王晶宇;;法律文化的新生——讀《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08期

8 姜頂;;英漢法律術語翻譯的語言預設機制的體現(xiàn)和運用[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7期

9 時晶;;清官法律文化現(xiàn)代啟示錄——清官與職業(yè)法律人[J];法制與社會;2011年20期

10 王霽霞;郭宋;;傳統(tǒng)文化對行政法實施效果的影響[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玉玲;顏峰;;探析法律文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2 郭威;;法律文化變遷的內(nèi)在邏輯[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嚴崇偉;王家忠;;讓法律文化與律師同行[A];第四屆中國律師論壇百篇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4 王霄燕;;晉國的法律文化[A];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5 巴雅爾賽汗;;清朝法律文化和思想在博克多汗蒙古國法系中的傳承[A];蒙古史研究(第九輯)[C];2007年

6 蔣媛;;英漢法律術語的誤譯及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效敬;;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和諧觀念及其現(xiàn)代化途徑[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8年

8 淡樂蓉;;“賠命價”習慣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識性規(guī)則[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9 劉金子;李聰;;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與海關法治現(xiàn)狀——法治型海關建設的反思與前瞻[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10 李川;;厭訟的經(jīng)濟分析——從司法成本的視角[A];《制度經(jīng)濟學研究》第二輯[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兵(作者系安陽市郊區(qū)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努力培育先進法律文化[N];河南日報;2002年

2 熊先覺;論先進法律文化[N];人民法院報;2003年

3 見習記者 邵穎 張明濤;第三屆全國法律文化博士論壇在我市落幕[N];張家界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李汝建 本報通訊員 徐強 曹振海 朱鑒亮;法律文化導航深圳南山[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 謝暉;法律文化與司法[N];人民法院報;2011年

6 鮑遠飛;法律文化論[N];法制日報;2003年

7 張恒生;加快法律文化建設步伐[N];人民代表報;2002年

8 譚紅 劉紅林;法律文化的現(xiàn)代化[N];中華讀書報;2000年

9 李曉亮;治“醉駕”需法律文化雙管齊下[N];濟南日報;2010年

10 張中秋;法律文化與社會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澤友;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2 董斌;反腐小說的文化意蘊與價值[D];蘭州大學;2007年

3 賈育林;中國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張清;解讀列寧:法律與經(jīng)濟的互動[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王曉廣;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論綱[D];吉林大學;2009年

8 黃華均;草原法的文化闡釋[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李強;從“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審視馬克斯·韋伯的法律社會學[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曾堅;信賴保護原則研究:以法律文化和制度構建為視角[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燕;法律文化視角下中德厭訟與泛訟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劉娜;英租威海衛(wèi)法律文化解讀[D];山東大學;2010年

3 譚艷;罪刑法定的文化分析[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4 范文濤;論中國法律文化主體的主體性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繼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漢代司法運行機制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小丹;韓非的重刑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7 詹筱茹;法律文化影響下的中法國民訴訟意向差異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徐馨;權利文化與清末修律[D];湘潭大學;2006年

9 易中華;新疆地方立法中的法律文化本土資源[D];新疆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10 江成斌;中國法律文化的原型與轉型[D];重慶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207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7207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534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