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法學研究中“國家—社會”框架的研究檢視
發(fā)布時間:2020-04-24 06:08
【摘要】: 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是西方傳統(tǒng)政治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等期刊發(fā)起對市民社會理論的討論,市民社會理論進入到中國法學研究領域,“國家—社會”的分析框架在中國法學研究中也隨之確立。這個框架的確立為中國的法學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法學思維模式,使中國法學真正擺脫了政治觀念的禁錮。然而,綜觀中國法學界十幾年來對市民社會理論的研究,筆者認為盡管這些研究為中國法學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局限,而中國法學學者卻鮮有人對這些問題和局限作出檢視。因此,本文便嘗試通過對1994年以來中國法學界在“國家—社會”框架下進行的有關市民社會與法律之間關系的研究作出的詳盡分析,找到這些研究存在的問題和局限,并試圖找到造成這些問題和局限的根本癥結所在,為中國法學在“國家—社會”框架下進行研究找到突破的方向。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20.4
本文編號:2638619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2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長山;西方法治產(chǎn)生的深層歷史根源、當代挑戰(zhàn)及其啟示——對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視角的重新審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2 田成有;轉型期中國法學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價[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5期
3 劉士國;論民法是市民社會的一般私法[J];法學雜志;1999年06期
4 蘇力;當代中國法律中的習慣——一個制定法的透視[J];法學評論;2001年03期
5 劉武俊;市民社會與現(xiàn)代法的精神[J];法學;1995年08期
6 馬建興;“市民社會”概念的意義及其與法治的辯證關系[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趙永偉;成熟的市民社會——憲政與法治的基石[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王小巖;當代市民社會理論對建構中國市民社會的啟示[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趙永偉;憲政與法治視野中的市民社會[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袁佰武,唐思雨;市民社會理論對法律社會化過程的推動和矯正[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本文編號:2638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63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