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核心價值理念的生成及其深層動因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2 肖順武;;試論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變——基于民事主體視角之解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3 張傳開;試論時間范疇的起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4 朱德生;關于辯證法的邏輯與歷史的根據[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5 張傳開;古希臘哲學范疇發(fā)展的歷史和邏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6 陳嬰虹;論農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7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8 程乃勝;;論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中的歷史哲學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9 章禮強;汪文珍;;市民社會、(市)民法及其構建論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王謀寅;;對中國成文法起源問題的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小軍;;基于自我意識培養(yǎng)的大學生自我管理效能提升[J];學理論;2011年21期
2 馬立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發(fā)展的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4期
3 張宇;;現(xiàn)代哲學中的主體間性理論[J];世紀橋;2011年13期
4 張延華;;芻議大學生的自我同一性人格培養(yǎng)[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楊玉梅;;論主體間性視閾下的經濟法合作式教學[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1年04期
6 樊秀英;畢珍珍;;英語教學技巧初探[J];世紀橋;2011年11期
7 徐海燕;;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及其培養(yǎng)[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年04期
8 穆競;王藝容;龍文靜;楊陽;;孤兒的社會支持、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的研究[J];學理論;2011年20期
9 王潤萍;;道德教育呼喚人性的回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8期
10 潘東東;;論公民游行示威權利的法律保障[J];改革與開放;2011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曉明;;論馬克思哲學中的主體性問題[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2 劉芳;;張揚生命的活力——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A];全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一)[C];2004年
3 遲立忠;王立才;;初中生內向/外向性自我意識及自我監(jiān)控與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焰;趙君;;大學生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洪;范方;蘇林雁;;青春期前后兒童焦慮情緒的變化及其與自我意識的關系[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陳旭;周菲;;初中留守學生自我意識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康鐵君;高健;鄧德容;吳冰;孟濤;;留守兒童自我意識的調查與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文謙;;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探索[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森林;;評實踐的主體性解釋模式[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莊柏泉;王吉;;探索主體性教學規(guī)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娟;談談朗誦教學的活動性、主體性和開放性[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 賈連越;關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思考[N];科技日報;2004年
3 ;谷中信一:努力追求真實一致的歷史表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 錢碧玉;教育是農業(yè)[N];無錫日報;2009年
5 山東省青州市彌河初級中學 戴明燕 楊翠;試論學生寫作主體性的培養(yǎng)[N];學知報;2011年
6 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 王惠東;“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馬中柱;高揚黨的主體性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N];廣州日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柳剛;正確對待自我意識強的戰(zhàn)士[N];解放軍報;2005年
9 東北師范大學 潘永興;教育中的激勵:一種教育自覺的理念[N];光明日報;2010年
10 李召存;教育理論自我意識的彰顯[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體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廣兵;參與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龍斌;人的自我論[D];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
4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王善平;資本主體性批判[D];復旦大學;2004年
7 林秀琴;尋根話語:民族文化認同和反思的現(xiàn)代性[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保彥;主體意識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唐智松;網絡文化中學生主體性的迷失與重塑[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揚帆;九十年代散文主體性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李燕群;試論丁玲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體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江娜;尋找自我[D];吉林大學;2005年
4 陳巧玲;主體性開放式動態(tài)系統(tǒng)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董娜;試論當前高校德育中的主體性和規(guī)范性問題[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鄒尚非;論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與控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黃文正;論馬克思的實踐主體性[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瑞玲;論譯者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D];蘇州大學;2005年
9 李好志;高中生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光強;課堂文化中學生的主體性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825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8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