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制的演變與憲政制度的形成
發(fā)布時間:2017-03-19 12:06
本文關鍵詞:天皇制的演變與憲政制度的形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日本正式使用“天皇”這一稱謂是在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攝政時期,即公元608年。天皇雖然是日本國皇帝的稱號,但其并不是從日本國一開始就有的。最初誕生的日本民族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隨著逐步地發(fā)展,日本開始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疤旎省币辉~的語源受到了中國道教思想中“天皇大帝,北辰星也”的影響。當這種思想與日本民族固有的傳統(tǒng)信仰——神祗崇拜相結合時,天皇便成為日本最高的神與最高精神權威的化身,貫穿著日本的全部歷史。與“天皇”的稱謂出現(xiàn)較早不同,作為學術與政治概念的“天皇制”則出現(xiàn)較晚。天皇制經歷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以及戰(zhàn)后象征天皇制的發(fā)展歷程。天皇制度不僅是統(tǒng)合日本國民精神的力量以及日本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精神象征,還對日本近代憲政制度的產生、確立、發(fā)展和轉變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第一個實行憲政制度的亞洲國家,日本是世界上少數(shù)采納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之一。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從西方不同國家的憲政模本中選擇了德國式君主立憲制,并與本國的天皇制相結合,開啟了明治憲法體制下近代天皇制的運作。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導致了明治憲法制度的崩潰,作為戰(zhàn)敗國,日本受到了美國方面施加的巨大壓力,被迫從根本上修改了明治憲法,最后參照美國憲法制定了現(xiàn)在的“和平憲法”,天皇制也從近代專制天皇制轉變?yōu)橄笳魈旎手。盡管兩部憲法中的立憲基礎和憲法原則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天皇原有的實質性政治權力被剝奪,國家主權也從天皇轉移到了全體人民,但天皇的精神權威卻在兩部憲法中一脈相承,并在日本兩個不同的憲政時期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天皇是明治維新以后日本政治舞臺上最重要的法律、政治、精神及宗教存在,離開天皇就無法論述近代以來日本政治結構及其決策體制,而且天皇制也不斷在傳統(tǒng)中變革,在變革中繼承傳統(tǒng),是日本政治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因此,本文將以明治維新后的日本憲政制度的發(fā)展軌跡為主線,分析天皇及天皇制度在憲政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所起到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并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傳統(tǒng)文化與憲政制度間的關系及其為中國的發(fā)展與改革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天皇制 明治憲法 和平憲法 憲政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731.3;D931.3;DD911
【目錄】:
- 致謝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導論8-15
- 問題的提出8-9
- 研究意義9
- 國內研究現(xiàn)狀9-11
- 日本研究現(xiàn)狀11-14
- 擬采用的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日本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憲政思想15-21
- 第一節(jié)、天皇的雙重屬性15-16
- 一、精神屬性——無限的精神權威15-16
- 二、權力屬性——有限的政治權力16
- 第二節(jié)、西方憲政思想傳入日本16-18
- 一、日本被迫開國16-17
- 二、立憲思想的引入與傳播17-18
- 第三節(jié)、文化沖突與憲政制度的誕生18-21
- 一、“三權分立”思想與家長權威專制的斗爭19-20
- 二、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理念的較量20-21
- 第二章 明治憲法體制的形成與崩潰21-28
- 第一節(jié)、明治憲法的形成21-24
- 一、明治憲法形成的社會背景21-22
- 二、明治憲法的制定22-24
- 第二節(jié)、明治憲法體制下的天皇制24-26
- 一、近代天皇制的形成24-25
- 二、專制天皇制時期25-26
- 三、專制主義天皇制向軍國主義天皇制轉變26
- 第三節(jié)、明治憲法體制的崩潰26-28
- 一、天皇主權的災難27
- 二、統(tǒng)帥權獨立的畸形發(fā)展27-28
- 第三章 和平憲法的誕生與天皇制的留存28-33
- 第一節(jié)、和平憲法的誕生29-31
- 一、被動修憲29-30
- 二、被迫接受憲法草案30-31
- 第二節(jié)、天皇制的廢除與保留31-33
- 一、對天皇制的爭論31-32
- 二、象征天皇制的形成32-33
- 結論33-34
- 參考文獻34-3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璇;;關于日本天皇制的內涵[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小森陽一;天皇制與現(xiàn)代日本社會[J];讀書;2003年12期
3 婁貴書;;近代天皇制軍國主義[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武寅;論尊皇思想在日本現(xiàn)代國家政權誕生過程中的作用[J];世界歷史;1991年01期
5 渠長根;近代天皇制:日本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的罪魁[J];南都學壇;2002年03期
6 謝慧君;;談美國與戰(zhàn)后日本天皇制[J];理論界;2006年S1期
7 孫曉萍;從《明治憲法》到《日本國憲法》[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8 羅時光;;從日本神國思想看天皇制的軍國主義之本質[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羅時光;;論日本戰(zhàn)后象征天皇制的實質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武寅;;天皇制的起源及結構特征[J];歷史研究;2012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解曉東;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天皇制的演變與憲政制度的形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6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5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