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農(nóng)到許行:先秦農(nóng)家學派法文化事項考察
[Abstract]:China has been a farming societ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small peasant economy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the superstructure such as law has been branded with the brand of farming culture. As the only school of thought specializing in agriculture, pre-Qin farmers can not exclud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legal thought. From the legends of Shennong, the ancestor of the peasant family in the pre-Qin Dynasty, and the thought of Xu Xing,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we can still find out some legal and cultural matter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武樹臣;;尋找最初的“律”——對古“律”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學雜志;2010年03期
2 修建軍;試論先秦農(nóng)家思想的歷史局限性[J];管子學刊;1997年03期
3 馬小紅;;十年一劍欲何求——讀《兵家法思想通論》有感[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4 方瀟;;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法意及其對法律時間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5期
5 蕭正洪;戰(zhàn)國農(nóng)家源流試探[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6 化國宇;曹磊;;先秦農(nóng)家思想研究的法律視域初探[J];陰山學刊;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慧敏;汪清;;借鑒孟子仁政思想的精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黃艷玲;;淺析《管子》的消費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3 韓益民;;“鄭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王至元;;農(nóng)村土地制度改革及今后的完善思路[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5 唐廣;;論司馬光的理財思想[J];商業(yè)研究;2009年12期
6 徐長福;政府還是市場:中國古代糧食流通思想管窺——由乾隆帝的糧食流通思想所想到的[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1期
7 劉方玲;唐初文學館與儲位之爭的關(guān)系論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鐘祥財;;王安石抑兼并思想之我見[J];財經(jīng)研究;2009年10期
9 孔毅;蘇綽政治倫理思想及其淵源初探[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10 李克昌;;對草文化的一些思考[J];草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孔毅;;儒家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執(zhí)政倫理思想及其啟示[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李楠;;宋代李覯田制思想述評[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吳斌;;鹽業(yè)契約論——以自貢鹽業(yè)井開鑿契約為例[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C];2005年
4 趙曉雷;;經(jīng)濟思想史學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術(shù)性要求[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2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guān)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熊帝兵;中國古代農(nóng)家文化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沈華;近代觀念之先聲[D];蘇州大學;2011年
6 穆渭生;唐代關(guān)內(nèi)道軍事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光勇;東亞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度主義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8 魏景波;唐代長安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3年
9 楊思遠;中國農(nóng)民工的政治經(jīng)濟學考察[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寧國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道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nóng)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2 郭太成;試論《管子》農(nóng)家思想的文學表述[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陳探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戎關(guān)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楊婷;霍去病與匈奴的戰(zhàn)爭[D];西北大學;2011年
5 趙磊;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結(jié)構(gòu)淺析[D];河南大學;2011年
6 王譯敏;朱砂紅與古代中國視覺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郭海波;先秦兩漢商業(yè)思想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李振華;隋唐時期河東道北部地區(qū)治邊機構(gòu)演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呂陽;“盛樂城”與“盛樂宮”地理位置考辯[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沙一;論唐憲宗時期的錢荒[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瀟;;“作為法律資源的天空”——天學視野下君權(quán)制約和秩序構(gòu)建的法律意義[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2 祝總斌;“律”字新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3 修建軍;試論先秦農(nóng)家思想的歷史局限性[J];管子學刊;1997年03期
4 馬小紅;;十年一劍欲何求——讀《兵家法思想通論》有感[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5 裘是;;先秦農(nóng)家經(jīng)濟思想卮言[J];金融管理與研究;1992年01期
6 左玉河;評民初歷法上的“二元社會”[J];近代史研究;2002年03期
7 朱森溥;先秦農(nóng)家思想初探[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8 方瀟;古代中國“天學”視野下的天命與法律價值革命[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6期
9 董煜宇;歷法在宋朝對外交往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鈕衛(wèi)星;漢唐之際歷法改革中各作用因素之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衛(wèi)國;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結(jié)構(gòu)-功能特性[J];比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李長健,伍文輝;信用社會的法文化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3 翟羽艷;中國民法現(xiàn)代化的目標與實現(xiàn)途徑[J];學術(shù)交流;2000年04期
4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論探析[J];長白學刊;2007年06期
5 楊解君,莊漢;WTO與中國行政法文化的建構(gòu)[J];當代法學;2004年05期
6 陳靜熔;中——中國古代法文化之價值目標[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張偉仁;;中國法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和特點(上)[J];中外法學;2010年06期
8 徐永康;《論語》中的“先富后教”思想及其法文化價值[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9 毛為民;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亟需發(fā)展企業(yè)法文化[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10 高其才;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文化[J];中國法學;199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真;;探討神農(nóng)氏的尊生護生實踐及其文化價值[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shù)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然;潘靜;;孟子人與自然和諧思想淺析[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譚家健;;《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征[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4 陳迎年;;孟子:一個道德形上學家?——在“心”與“利”的剝離中對話現(xiàn)代新儒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5 廖群;;郭店楚簡與孟子研究[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6 虞祖堯;;略論孟軻的經(jīng)濟思想[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7 崔梅;;孟子倫理思想與盧梭倫理思想的相同點[A];孔學研究(第四輯)[C];1998年
8 李埏;章峰;;孟子“井田說”與“恒產(chǎn)論”淺析[A];孔學研究(第二輯)[C];1995年
9 孫琴安;;孔孟論讀書學習[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10 李守庸;;孟子義利觀對中國當代企業(yè)家的啟示[A];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苗春 任成琦;從香榭麗舍到萬里長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2 本報記者 任麗梅;從中法文化看文化的力量[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鄭園園;東西方文化對話的典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4 記者 陳曉波;羅黎輝會見法國駐華大使[N];云南日報;2010年
5 劉炳輝;中法文化年:中國會展業(yè)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餐?[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6 實習記者 種曉明;中法文化年:好風憑借力[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7 張小蘭;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的新典范[N];中國文化報;2005年
8 楊磊;交流的“盲點”是如何產(chǎn)生的[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李艷;“中法文化年”的博物館記錄[N];中國文物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鄭弋 本報通訊員 朱鳳達 姜小兵;用法文化提升法意識[N];江蘇法制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慶偉;清代孟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楊澤樹;閑先圣之道[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戴兆國;孟子德性倫理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李銳;孔孟之間“性”論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6 孫學功;馮從吾學術(shù)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孫非;《黃帝內(nèi)經(jīng)》年代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8 李凱;孟子的詮釋思想[D];山東大學;2008年
9 強中華;秦漢荀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麗麗;先秦儒家和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素萍;論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法文化[D];安徽大學;2011年
2 王琦;孟、荀對孔子人性論的拓展與重構(gòu)[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意;孟子接受思想再審視[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會新;孟子良貴說及其現(xiàn)代價值[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娟;孟子荀子德育思想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廖一邦;孟子的人格美學與孟子散文[D];汕頭大學;2003年
7 袁玉敏;以“反觀”達致“融合”[D];暨南大學;2004年
8 孫瑋;《孟子》詞語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9 王安鳳;孟子美學思想系統(tǒng)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凱軍;《孟子》反義詞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984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9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