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應償?shù)狡飘a(chǎn)免責:破產(chǎn)債務清償責任衍進的中國法律史敘事
[Abstract]:There are two main aspects of the legal adjustment of debt repayment in China's inherent law: first, extorting debts by torture or criminal liability to debtors; second, adult family members of debtors bear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for repaymen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prompted by Huayang bankruptcy debt litigation, the Qing bankruptcy Law was formulated. The law once established the principle of exemption from bankruptcy, but the rotation was annull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ali Yuan involved in bankruptcy decis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although it partly inherited the spirit of the Qing bankruptcy Law, it still adheres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abit of paying off debts and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bankruptcy. From 1935 to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principle of exemption from bankruptcy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again at the level of legal text. Looking back on the evolution of liability for liquidation of bankrupt deb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w,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idea of debt satisfaction in inherent law and the system of exemption from bankruptcy receiv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 have always been in a state of glued confrontation in modern China.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法學院;
【基金】:筆者主持的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晚清華洋商事糾紛研究”(批準號:11FZS027)的階段性成果 2013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
【分類號】:D929;D922.291.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丁長清;關于中國近代農(nóng)村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幾個問題[J];南開經(jīng)濟研究;1985年03期
2 王雪梅;;從商人對《破產(chǎn)律》的批評看清末的社會法律環(huán)境[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李秀清;民國時期移植外國商事立法論略[J];法學論壇;2002年02期
4 姚秀蘭;近代中國破產(chǎn)立法探析[J];現(xiàn)代法學;2003年05期
5 陳夏紅;;近代中國的破產(chǎn)法制及其命運[J];政法論壇;2010年02期
6 李啟成;;法律近代化過程中的外來規(guī)則與固有習慣——以祭田案件為例[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文兵;;試論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點及其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2 任志強;;明清時期墳塋的紛爭[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張群;;中國古代法上的“義絕”:基于學術史的考察與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4 李勇軍;歐陽仁根;;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較分析及我國的合理選擇——基于我國目前民商事立法的背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李鳳鳴,王為東;皇權政治與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劉洋;;漢代“不道”罪考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張國艷;;居延漢簡否定副詞的平面描寫[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姜修憲;王列輝;;開埠初期閩浙沿海的海盜活動初探[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9 蔡曉榮;王國平;;晚清中國商業(yè)行會對洋商的“停交”抵制活動——基于經(jīng)濟和法律的視角[J];安徽史學;2006年05期
10 王列輝;;中心—邊緣:近代中國經(jīng)濟格局的轉變[J];安徽史學;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碩;;以《唐律疏議》為例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的影響[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薛夢瀟;;東漢“行春”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6 杜靖;;五服-姻親與宗族——一個漢人社會研究的新框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7 吳伯婭;;碰撞與裂變——清代前期中西關系芻議[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8 魏淑君;;近代中國關于“公司法移植與本土化問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思考——清末兩次商法大會與《商法調查案理由書》述評[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章文欽;;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中譯本簡介[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10 陶德臣;;近代中國茶商的經(jīng)營狀況[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周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勞動契約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4953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9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