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論習慣的法律淵源地位

發(fā)布時間:2019-03-27 14:21
【摘要】:法律淵源是在解決糾紛時,法官在多樣性的規(guī)則中尋找具有法律效力的正當規(guī)則的來源。在我國,習慣是特殊情形下的權(quán)威理由,也是可供論證的實質(zhì)理由,所以習慣具有法律淵源地位。從理論上看,法律淵源可以根據(jù)位階的不同分為必須的法律淵源、應(yīng)該的法律淵源和可以的法律淵源?梢缘姆蓽Y源,是對習慣法源地位的經(jīng)典描述。習慣作為法律淵源具有現(xiàn)代司法意義,主要是補充法律漏洞和平衡個案。
[Abstract]:The source of legal origin is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proper rule with legal effect in the rule of diversity when the dispute is resolved. In our country, the custom is the authority reason in the special situation, it is also the substantive reason for the argument, so the custom has the legal origin position. In theory, the legal orig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ecessary legal origin, the legal origin and the legal origin. The legal origin of the law is a classical descrip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customary law. As a source of law, it is of modern judicial significance, mainly to supplement legal loopholes and balance cases.
【作者單位】: 湖南行政學院法學院;
【分類號】:D9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文碩;譚正;;習慣法調(diào)整民間金融的實踐邏輯[J];特區(qū)經(jīng)濟;2011年09期

2 張洪濤;;邊緣抑或中心:大歷史視野中習慣法命運研究[J];法學家;2011年04期

3 李艷君;;碑刻中的白族習慣法[J];大理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4 王麗媛;江麗麗;;習慣法與國家法的調(diào)適與互動——以集體林權(quán)制度改革為視角[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5 吳建華;;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與國家法的沖突與互動——以彝族地區(qū)為例[J];人民論壇;2011年17期

6 楊彥增;楊長泉;;民族村寨運用習慣法解決糾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以黔東南苗、侗村寨為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7 潘高峰;;試論阻滯少數(shù)民族國家法信仰生成的不利因素[J];南方論刊;2011年08期

8 王建雄;;哈薩克汗國的習慣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宋麗;王勝利;;論西方學者關(guān)于法的進化的幾點認識[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10 趙炳林;;論連南排瑤“食人命”的發(fā)生機理[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斌;;鹽業(yè)契約中的習慣法研究[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2 王雪梅;;清代自貢鹽業(yè)契約中習慣法實施的保障機制探析[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四輯)——回顧與展望:中國鹽業(yè)體制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淡樂蓉;;“賠命價”習慣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識性規(guī)則[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4 韓榮培;;水族習慣法的社會功能[A];貴州省水家學會第三屆、第四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1999年

5 張渝;王佳;;清代占里侗族婚姻習慣法研究[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徐曉光;;清朝政府對苗族立法與苗疆習慣法的準用[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7 張鐳;;習慣生成問題新論[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8 李劍;;論南詔的法律制度[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許嘉璐;;序[A];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語言與法律首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鐵柱;;試論蒙古古代約孫的成文法[A];中國·內(nèi)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章潤;“習慣法”的當下中國意義[N];法制日報;2009年

2 廣東商學院經(jīng)濟學院 蔣華林;習慣法的前世今生[N];檢察日報;2010年

3 王金貴;從春節(jié)放假看習慣法的力量[N];檢察日報;2006年

4 蔡海波;從“私了”看我國習慣法的現(xiàn)實意義[N];法制日報;2008年

5 周學;民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王洪亮;由“善良風俗”看法官找法與造法[N];法制日報;2007年

7 ;人情世故與非正式法律[N];人民法院報;2001年

8 四川大學法學院 喻中;從閣樓到地窖[N];檢察日報;2010年

9 西南政法大學 龍大軒;和合: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國家法與民間法[N];中國民族報;2007年

10 李冠儒;法律的局限與道德的張力[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其才;中國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李衛(wèi)東;民初民法中的民事習慣與習慣法[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厲盡國;法治視野中的習慣法:理論與實踐[D];山東大學;2007年

4 王新生;習慣性規(guī)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周欣宇;文化與制度:藏區(qū)命價糾紛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袁家超;清代契約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徐菲;希伯來法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8 陳頤;腓力四世到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法律與國家建構(gòu)[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郭婕;明代商事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10 張鐳;習慣與法律:兩種規(guī)則體系及其關(guān)系[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時銳;海南黎族習慣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唐新林;論習慣法的意義[D];四川大學;2004年

3 王旭;清代內(nèi)蒙古土默特地區(qū)地租佃法律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4 黃民;論本土資源的現(xiàn)代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于現(xiàn)忠;關(guān)于我國國家法和習慣法的幾點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曾思平;清代以來嶺南地區(qū)瑤族習慣法初探[D];暨南大學;2002年

7 朱澤坤;中國古代成文法形成時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付五平;論尼日利亞伊格博族習慣法[D];湘潭大學;2006年

9 董翼;民族法文化與和諧社會的建構(gòu)[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景奎;民間法作為法源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4482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482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f15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