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自救還是他救:受害人的權利救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3-09 09:48
【摘要】:受害人是指所有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人,受害人的權利源于自然狀態(tài)中人的生存需要和人作為人的道德資格,應當首先承認每個人都有認定自己權利受到侵害的主觀權利,賦予每個人確認受害人的資格和自由。在這個前提下,區(qū)分"命不好的人"、"受苦的人"和"特殊的不幸的人"才具有現(xiàn)實基礎,也為甄別不同形式的救濟理論確立了立論的基礎和方向。現(xiàn)代權利救濟理論承認受害人作為權利主體和救濟主體的雙重身份,它的使命在于貫徹自我救濟的權利這一核心觀念,從而與道德范式下的憐憫論和神學意義上的救贖學拉開了距離,以此張揚人的價值和自我救贖的世俗意義,為與一種合乎正義的社會結構相契合的善政或權利的道德提供驅動力。
[Abstract]:The victim refers to all those who believe that their rights have been violated, and that the rights of the victim are derived from the survival needs of the human being in the state of nature and from the moral qualifications of the person as a human being, It should first be recognized that everyone has a subjective right to determine that his or her rights have been violated, and that each person is granted the qualifications and freedom to confirm the victim. On this premise, it is the realistic basis to distinguish "bad people", "suffering people" and "special unfortunate people", and it also establishes the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discriminating different forms of relief theory. The modern theory of right relief recognizes the victim's dual identity as the subject of right and the subject of relief. Its mission is to implement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right of self-relief. Thus distancing itself from the theory of compassion and theological redeemization in the moral paradigm, and thus publicizing the value of man and the secular meaning of self-redemption, To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good governance or the morality of rights compatible with a just social structur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分類號】:D9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方;;慈善之痛:國家權力下的清代民間慈善事業(yè)——記“杭州善舉聯(lián)合體”[J];書屋;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純如;康德自我學說的理論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2 宋振美,劉翠娥;道德與文明:誰是權威——盧梭歷史觀悖論之揭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龔懷林;;法律運行倫理追問的依據(jù)和向度[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李華華;;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的道德磨礪[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葉坦;論道德倫理與經濟利益──“義利”觀念的時代演化與市場經濟倫理的建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6 武立敬;劉月嶺;;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理念[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黃曉;;適應與超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建設的一點淺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8 宋慧;;利己與利他——從“亞當·斯密問題”入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9 葉常林;;西方分配正義理論綜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葉方興;;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嗎?——與戴茂堂教授商榷[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秀香;;幸福與信任的重建——信任價值的當代生活視角[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劉傳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無私”與“自私”的悖論之解析[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3 楊秀香;李輝;;社會和諧對公共文明的訴求——從中國公民社會發(fā)展的視角[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4 郭金鴻;;道德責任與當代道德建設[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黃云明;;論法律與道德差異性認知的誤區(qū)[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姚軒鴿;;稅收倫理問題初探[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李貴連;李啟成;;法治(Rule of Law)還是治法——近代中國法治的一點思考[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雷興虎;劉斌;;強化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完善[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周子捯;;澳門推行節(jié)能基金淺析——以酒店業(yè)視角出發(fā)[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10 李彩虹;;國際水資源分配的倫理考量[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8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馮亞;普魯塔克政治觀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華麗;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論分析及培養(yǎng)途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韓睿;西方發(fā)達國家彈劾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兆余;產權視角下的國家形成理論探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麗英;因利誠信與因義誠信[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閆立忠;公民體育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夏蘭英;良知不存,法將焉附[D];湘潭大學;2010年

9 陳銀;金融危機的貨幣哲學解讀[D];湘潭大學;2010年

10 石成松;論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論的歷史演變[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志君;;刑事被害人權利救濟的多元模式[J];政法論壇;2010年05期

2 駱東平;;美國性騷擾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3 劉杰;李文敏;;論行政指導的行政訴訟問題[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陳宏彩;;行政監(jiān)察專員制度:建構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J];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08期

5 許金招;;略探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之必然性及實現(xiàn)途徑[J];中國市場;2009年01期

6 周小明;孫海濤;;論民事權利的行政裁決救濟——以我國的征地及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7 任子飛;蘇歡;;論違約的非權利性[J];法制與社會;2010年36期

8 朱煉;;論案外第三人的權利救濟——以案外第三人申請再審為視角[J];嘉應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9 凌云志;;殘疾人大學生的權利救濟[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10 繆文升;;從法社會學視角分析如何實現(xiàn)教育公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年3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勝;鄒積敏;;在強奸案件中對女性受害人檢驗應注意的問題[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一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陶秀萍;;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和互救[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3 譚勁松;陳穎;;對《為權利而自殺——轉型中國農民工的“以死抗爭”》一文的評論[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4 陳宏彩;;行政監(jiān)察專員制度:建構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張景華;;關于“依法治考”的幾點思考[A];探索與創(chuàng)新——《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9年

6 張景華;;關于“依法治考”的幾點思考[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7 廖錦屏;;淺談街頭詐騙犯罪的特點、成因及對策[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徐新國;;自卸自救半掛汽車列車的研究與開發(fā)[A];第三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省汽學會理事會議資料[C];2006年

9 郭慶珠;;政府信息公開中第三人權利救濟的制度進路思考——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一案為引子[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10 麻新平;;董必武人民司法觀與信訪制度的權利救濟[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立新 ;荒唐的“跨世紀”賠償[N];人民公安報·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2 鄭愛青;歐盟的作法--為受害人提供保護[N];中國婦女報;2006年

3 鄭心俊;撞傷人不留聯(lián)系電話屬逃逸[N];法治快報;2006年

4 見習記者 周卓斌;司法救助特困群體受害人[N];法制生活報;2007年

5 潘洪其;能否相信“人不能墮落得這么深”[N];貴陽日報;2007年

6 曹波邋寧公宣;治安雖然平穩(wěn) 防范仍需加強[N];江蘇法制報;2007年

7 王俐強;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為被告由受害人說了算[N];江蘇經濟報;2007年

8 記者  陳海發(fā) 冀天福 通訊員  胡鵬 羅振學;新蔡刑附民案調結近八成[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省政協(xié)委員 王玉順;關于亟待建立刑案訟后司法救助制度的建議[N];云南政協(xié)報;2007年

10 傅蔚岡;怎樣才能保證假藥受害者獲得賠償[N];東方早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書筍;中國選舉制度中的權利救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潤發(fā);行政公訴權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3 劉冰;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權利救濟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燕衛(wèi)華;公務員權利救濟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王福祥;破產法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張紅;司法賠償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魏華;損失的轉移與分散——從加害人承擔到損失社會化[D];吉林大學;2009年

8 程春華;破產救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9 李婧;侵權法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吳景麗;侵權法歸責原則的經濟學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潔;論國家人權機構的申訴職能[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劉會平;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冒金山;交通事故民事責任之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4 劉剛正;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5 劉飛武;刑事被害人賠償權利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6 羅龍鑫;論行政法上的公共設施[D];湘潭大學;2006年

7 吳兵;憲政視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8 趙大維;論網絡購物平臺提供者的法律責任[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9 吳影杰;社會保障的行政法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孫宏輝;論隱私權的私法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4373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373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80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