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裁判中的修辭意蘊及其演進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judicial adjudication documents, which originated from judicial practice, showed different rhetorical meaning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ince the Tang Dynasty. The rhetoric skills embodied in the judicial documents are not only the literary rhetoric devices that the decision makers embody their level of writing, but also the rational rhetoric aimed at strengthening the acceptance and self-obedience of the judgment audience. Since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is kind of rational rhetoric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 There are not only legal and reasonable rhetorical techniques for argumentation and conclusion, but also rhetoric devices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thical norms.
【作者單位】: 山東政法學院法學院;
【基金】: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法律修辭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10BFX007) 山東省“十二五”刑法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刑法方向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0-051;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苗懷明;唐代選官制度與中國古代判詞文體的成熟[J];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2 王志強;;制定法在中國古代司法判決中的適用[J];法學研究;2006年05期
3 劉愫貞;;先秦兩漢判詞語體的風格特征[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徐忠明;;訴諸情感:明清中國司法的心態(tài)模式[J];學術研究;2009年01期
5 王志強;南宋司法裁判中的價值取向——南宋書判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皓政;;一部詩意的“歷史”——論《聊齋志異》的文本性質與歷史品格[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2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3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4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余文兵;;試論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點及其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6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7 張群;;中國古代法上的“義絕”:基于學術史的考察與反思[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8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9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10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碩;;以《唐律疏議》為例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的影響[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jīng)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3 萬明;;明代稅票探微——以所見徽州文書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4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nèi)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宋超;;“先農(nóng)”與“神農(nóng)炎帝”——以里耶、周家臺秦簡為中心的討論[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6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8 李軍;;晚唐涼州控制權轉移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9 孫文政;孫仁;;金東北路界壕邊堡建筑時間考[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6年第4期(中國·齊齊哈爾金長城學術研討會?C];2006年
10 周鳳五;;上博楚竹書《彭祖》重探[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祝嬌嬌;醫(yī)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chǎn)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zhí)杖?協(xié)議離婚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晨超;論我國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史蘭芳;被脅迫行為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魏蔚;關于契丹建遼的幾個重大史實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振忠;十九世紀華北紹興師爺網(wǎng)絡之個案研究──從《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看“無紹不成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2 徐忠明;明清刑事訴訟“依法判決”之辨正[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3 徐忠明;;關于明清時期司法檔案中的虛構與真實——以《天啟崇禎年間潘氏不平鳴稿》為中心的考察[J];法學家;2005年05期
4 程漢大;劉吉濤;;中西“小傳統(tǒng)”法文化之“暗合”——以民間法諺為視角的考察[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霍存福;《龍筋鳳髓判》判目破譯──張澾判詞問目源自真實案例、奏章、史事考[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2期
6 霍存福;漢語言的法文化透視——以成語與熟語為中心[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6期
7 霍存福;;法諺:法律生活道理與經(jīng)驗的民間形態(tài)——漢語諺語的法文化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2期
8 童光政;唐宋“四等官”審判制度初探[J];法學研究;2001年01期
9 王志強;清代成案的效力和其運用中的論證方式——以《刑案匯覽》為中心[J];法學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志強;;制定法在中國古代司法判決中的適用[J];法學研究;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顧元;衡平司法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秩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賀松;;韓愈的修辭理論與韓文的修辭技巧[J];前線;1982年12期
2 何欣;;警察口語表達修辭技巧的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3 張云秀;;論法律修辭運用的范圍與限制[J];西部法學評論;2010年01期
4 小禾;學會自我解嘲[J];中國殘疾人;2005年02期
5 崔多奇;盡量提高文章趣味性[J];消防月刊;2001年02期
6 韓明;;淺議通感的結構特征[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7 蔡琳;;修辭論證的方法——以兩份判決書為例[J];政法論壇;2006年05期
8 毛春初;;總統(tǒng)為何要撒謊[J];領導文萃;2007年05期
9 殷相印;談刑偵訊問言語交際信息的對抗性及其修辭技巧[J];修辭學習;2004年01期
10 彭滿圓;;圣經(jīng)修辭詮釋學的理論發(fā)展與應用——以登山寶訓為詮釋范例[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學純;;修辭功能三層面——修辭技巧·修辭詩學·修辭哲學[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2 陳琴;;英漢幽默語比較[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彭澤潤;;我看修辭中的辯證法和技巧[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趙大浩;;前期沫若詩的修辭法[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5 胡群昌;;敘述話語的建構——余華《在細雨中的呼喊》的敘述話語藝術[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6 李名方;;心理認同是檢驗修辭效果的惟一標準[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7 張玉英;;“特犯不犯”——《水滸傳》敘事技巧的現(xiàn)代修辭學解讀[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8 王希杰;李名方;;關于得體修辭學的通信[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戴軍明;徐丹暉;;從《文賦》看陸機的修辭思想[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馬顯慈;;《三國》、《水滸》之修辭藝術[A];水滸爭鳴(第九輯)——2006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煙臺大學法學院教師、法理學博士 程朝陽;西方古典修辭技巧與我國的法庭調(diào)解語言研究[N];人民法院報;2008年
2 文凈;“惡搞”之前的“歪搞”[N];福建日報;2006年
3 丁放;中國韻文學研究的新進展[N];光明日報;2005年
4 前洲中心小學 朱秋興;作文抽查告訴我們些什么?[N];無錫日報;2005年
5 曹禧修;修辭學:魯迅詩學研究新亮點[N];文藝報;2004年
6 鳳文學;藝術通感研究的新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7 北京171中學特級教師 周國彪;高考英語復習先處理好幾種關系[N];北京日報;2005年
8 胡連利 甄巍然;普利策新聞獎的創(chuàng)新意義[N];光明日報;2004年
9 劉彥君;民間戲劇充滿活力[N];中國藝術報;2004年
10 丁國強;批判性生存[N];人民法院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宮愛玲;現(xiàn)代中國文學疾病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磊;陳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莉;修辭技巧在包裝設計創(chuàng)意中的運用[D];四川大學;2007年
2 龍晶晶;中英申請信函之勸說信修辭對比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3 劉曉娟;純真的代價[D];山東大學;2007年
4 劉丹;科技英語修辭過程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05年
5 郭惠珍;中日新感覺派小說創(chuàng)作差異及其原因探究[D];華僑大學;2007年
6 江麗;美國總統(tǒng)辯論[D];外交學院;2007年
7 李靜;科技英語修辭層次與語篇翻譯[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8 季斯楊;敘述的幻覺[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黃力平;《喜福會》中母親形象修辭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10 王勇;漢賦敘事修辭初探[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34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3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