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親親相隱”的法律實質(zhì)、法理依據(jù)及其人性論根基——兼評鄧曉芒教授的《儒家倫理新批判》
[Abstract]:The legitimacy of the theory of "closeness between relatives and relatives" in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thought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domestic philosophy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New critique of Confucian Ethics, Professor Deng Xiaomang defines and explains the legal essence and legal basis of the modern western kinship concealment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right of privacy". On this basis, he launched a fierce attack on the Chinese Confucian tradition of "close and close to each other hidden" thought. In fact, these viewpoints are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discussion: what the modern Western kinship concealment system embodies is not a "right of privacy", but a legal "immun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pected possibility". It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based on our natural nature of the "love of kis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D909.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光;從“夫妻看黃碟”案看刑事偵查中的司法令狀規(guī)則[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溫文治,陳洪兵;對重婚罪的重新解讀——兼對妨害婚姻、家庭罪整體搬遷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萬毅;;偵查訊問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吳東,范圣兵;刑事簡易程序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5 陳黎;法院變更指控罪名新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尚華;中外刑事簡易程序之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劉晴輝;;對人民陪審制運行過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8 張波;減輕處罰的含義新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儲槐植,楊書文;英國刑法中的“輕率”[J];比較法研究;2000年04期
10 薛軍;良法何在?——論法治的價值基礎(chǔ)[J];比較法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岳永杰;;論信息化時代下的倫理建設(shè)[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唐景;;中國古代“存留養(yǎng)親”制度述論[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孫章季;;國際法與和諧世界的構(gòu)建[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4 申君貴;伍光紅;;困境與出路:關(guān)于偵查階段律師權(quán)利的考察與反思[A];中美“律師辯護職能與司法公正”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旭;刑事證據(jù)規(guī)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2 金柄權(quán);中、韓檢察制度之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羅國良;論證據(jù)與定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quán)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王進喜;刑事證人證言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許蘭亭;刑事一審程序?qū)崉?wù)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李文偉;法人刑事責任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8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gòu)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shù)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李曉春;天命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守山;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人本管理模式的哲學思考[D];鄭州大學;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對德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周紅陽;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閱讀[D];湘潭大學;2001年
4 伍浩鵬;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5 符穎;中外司法機關(guān)設(shè)置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點之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6 陳妮;正當防衛(wèi)新觀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丁天球;罪刑相適應(yīng)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姜濤;偵查程序地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李健;論刑法上的嚴格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李金明;防衛(wèi)限度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桑東輝;;“親親相隱”的法學意義探微[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康宇;;試論“親親相隱”與中國古代司法制度[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易錦媛;;中國法制史上的“親親相隱”制度及其重構(gòu)與完善[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齊樂;;秩序的人性基礎(chǔ):古代容隱制度的價值分析[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吳波;劉曉琴;;“親親相隱”的再批判[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6 王芳;;親親相隱原則的刑事立法化探析[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謝娟;;我國古代“親親相隱”制度之評析[J];法制與社會;2008年35期
8 康宇;;親親相隱與中國古代司法制度[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孔慶萍;趙秀梅;;從“親親相隱”制度看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礎(chǔ)——兼論“親親相隱”制度于當代重構(gòu)之法律思想基礎(chǔ)[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朱冬云;王瓊雯;;“親親相隱”的價值論證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換[J];雞西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曉芳;;淺談親親相隱制度[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雷小政;在夫妻之間構(gòu)建一道拒證特權(quán)的“柵欄”[N];法制日報;2004年
2 徐文成;對盜竊電話卡如何確定犯罪數(shù)額[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德偉;淺析中國古代容隱制度及其現(xiàn)代價值[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杜國瑋;談歷史上的容隱制度及其對現(xiàn)代刑法的影響[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李昆;情理與法理:當代中國容隱制度法律定位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王磊;論親親相隱原則的正當性及容隱權(quán)制度的構(gòu)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陳偉奇;中國古代刑法親屬容隱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坤;論容隱的現(xiàn)代價值及制度構(gòu)建[D];中南大學;2007年
7 薛能;“親親相隱”法律制度的生命力考察[D];蘇州大學;2008年
8 陳慧萍;《唐律》中的“禮”[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梁杰;古代親屬拒證—親親相隱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10 吳際亮;淺論中國傳統(tǒng)刑律儒家化[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14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41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