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律作為修辭——我要給你講法治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eeds the ideology of the rule of law,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alle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politic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makes the rule of law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s daily thinking. Taking law as rhetoric is aimed at the influence of excessive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moral words on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and emphasizes the binding significance of la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 of thinking. If we want to play the role of law, we should regard law as the key word of thinking and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frame of legal thinking.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the rule of law, is a rule of law from the heart of the cry, expresse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thinking. This is the premise of thinking method to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To talk about the rule of law is not to speak verbally and to speak politics too hard, but to regard law as rhetoric to change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have reliable logical reasoning, to prove rhetoric and to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method of explanation.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吉林大學基地重大項目“法律方法理論研究”(10JJD820008)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T.A.O.恩迪科特,陳林林 ,傅蔚岡;論法治的不可能性[J];比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伍德志;;欲拒還迎:政治與法律關系的社會系統(tǒng)論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3 溫弗里德·布魯格;婁宇;;公共利益、法律的具體化與釋法[J];比較法研究;2012年03期
4 陳金釗;;為什么法律的魅力擋不住社會效果的誘惑?——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tǒng)一論的反思[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胡水君;;中國法治的人文道路[J];法學研究;2012年03期
6 克里斯汀·希普諾維奇;張昌輝;施長征;;法律與意識形態(tài)[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2年01期
7 邱運華;;政治要改革,但社會建設更迫切[J];領導文萃;2012年16期
8 周宏;呂世榮;;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意識形態(tài)效應[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忠;賴路成;;儒家思想與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陳金釗;;法律方法論的意義[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3 葉傳星;;論我國社會轉型對法律治理的挑戰(zhàn)[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4 陳云良;;法律的模糊問題研究[J];法學家;2006年06期
5 劉晨;;“矯枉過正”抑或“試錯漸進”:張揚司法人民性的進路選擇[J];法治論壇;2011年04期
6 陳金釗;;法律方法的界分及其實踐技藝[J];法學;2012年09期
7 宋保振;;基于實踐回應的法律方法自主型進路[J];法律方法;2013年00期
8 李曉安;;“統(tǒng)”“治”形態(tài)雙重指向的現(xiàn)代變革[J];法學雜志;2013年06期
9 王昭振;;刑法知識轉型與實質刑法解釋的反形式主義[J];法學評論;2013年05期
10 陳林林;傅蔚岡;;作為實踐的法律解釋論綱[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永寬;人格權概念解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武飛;法律解釋:服從抑或創(chuàng)造[D];山東大學;2006年
3 陳龍環(huán);秘密偵查中的取證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邱昭繼;法律、語言與法律的不確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5 張帆;論建構性解釋[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6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與法治[D];吉林大學;2009年
7 曹達全;行政訴訟制度功能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姜福東;返回方法論的法律解釋學[D];山東大學;2009年
9 蘇治;行政訴訟中的法律論證方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張常紅;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邪教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岸;法治的主觀向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學;2006年
3 何躍軍;超越法律:關于法律發(fā)展道路的反思[D];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2007年
4 陶永峰;龐德社會控制論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5 聞立軍;法治秩序的建構與法學家的路徑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蔡麗萍;中西法的人文精神發(fā)展之比較[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楊中健;試析普通法思想對卡多佐司法裁決過程的影響[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安維東;行政訴訟中的歷史解釋[D];蘇州大學;2013年
9 李征;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啟示意義[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10 蔡艷;執(zhí)政黨公信力的構建形態(tài)及其時代變遷[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建;;美國推進中東民主的困境——從伊拉克民主實踐和哈馬斯當選談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2期
2 朱全寶;;城鄉(xiāng)居民享有平等選舉權的法學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2期
3 吳衛(wèi)軍,馮軍;論法律共同體[J];當代法學;2001年11期
4 許開軼;;解析“臺灣民主”的困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4期
5 蔡恩澤;;政令不通——中國政壇的頑癥[J];黨政干部學刊;2006年02期
6 莊禮偉;民進黨時期的臺灣政治生態(tài)──以“核四”事件為分析個案[J];東南亞研究;2001年06期
7 江必新;;論實質法治主義背景下的司法審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8 馬海良;孟登迎;;文化研究關鍵詞(之四)[J];讀書;2006年04期
9 江必新;;司法與政治關系之反思與重構[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10 嚴國紅;高新民;;還原論概念的多維詮釋[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梅祖蓉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熊選國;[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北京市懷柔區(qū)人民法院 趙華軍;[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重慶市高院常務副院長 余捷;[N];學習時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書評[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7年00期
2 葉明,葉世清;法理天空 用精取宏——評《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王雪瑩;;淺析法律的相對客觀性[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08年07期
4 陳朝陽;法律方法之基礎:司法能動性[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5 王國龍;;法律方法:問題與語境[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6 于志勇;;淺析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王濤;;論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09年07期
8 王云鶴;;論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24期
9 陳金釗;侯學勇;;法律關系及其邏輯模型的建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10 黃小英;;論法律方法在法學教育中的屬性和意義——兼評我國法學實踐教學改革[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志強;;論法律論證(摘要)[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金釗;侯學勇;;法律關系及其邏輯模型的建構[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郭哲;;論法官在法律規(guī)范沖突中的選擇適用權[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4 林來梵;鄭磊;;關于“法律學方法論”——為了一個概念的辯說[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鄭磊;;“法律學方法論”的復合結構[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金承光;;新編《法律邏輯學》撰寫大綱[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解志勇;于鵬;;法律利益的界分及其沖突處理[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陳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趙玉增;;從主體視角看法律思維對法治建設的意義[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周永坤;法律方法也是法[N];檢察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張國香;法律方法對司法裁判的影響[N];人民法院報;2001年
3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教授 謝暉;“小技”不修,“大道”不彰[N];檢察日報;2010年
4 余劍;法律方法與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報;2001年
5 張帆;多重視角下的轉型社會與法律方法[N];法制日報;2008年
6 王樂群;從本案看法律思維、法律方法在法律實踐中的應用[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西北政法學院教授 葛洪義;法律方法·法律思維·法律語言[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王 旭;行政訴訟確定原告資格的法律規(guī)范與法律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陳林林;疑案中的解釋應能服眾[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王金貴;法律真有那么多漏洞嗎[N];檢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光寧;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D];山東大學;2010年
2 劉成安;論裁判規(guī)則[D];山東大學;2009年
3 沈仲衡;價值衡量法律思維方法論[D];吉林大學;2005年
4 武飛;法律解釋:服從抑或創(chuàng)造[D];山東大學;2006年
5 朱良好;法律適用類型歸屬技術范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劉兵;作為修辭的法律[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賈煥銀;漏洞補充與民間規(guī)范關聯(lián)性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胡君;原則裁判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9 孟祥鋒;法律控權論[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周峗;“應當”的法哲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盈;法治視野下的法律方法[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實踐面向[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史敬良;“李莊案”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周守玉;規(guī)避法律的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郭志強;論法律論證[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6 楊瑞;論法律方法在司法應用中重要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7 孟祥帥;反向論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8 鞏方健;民間法與法律解釋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紀春娥;論司法過程中法律論證的運行模式[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徐恒濤;論法律修辭在法律文本中的應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847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38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