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新康德主義法學的兩種路向:施塔姆勒與凱爾森

發(fā)布時間:2018-12-15 17:42
【摘要】:本文比較了新康德主義法學的兩位代表人物施塔姆勒和凱爾森的兩種不同理論進路,一種是自然法的進路,另一種是法實證主義的進路。但是作為同屬新康德主義陣營的法學家,他們分享著新康德主義的某些共識。首先,他們都拋棄了《法權(quán)學說》中康德有關(guān)法律理論的論述;其次,他們都認為理解康德就是要超越康德,因此他們都試圖運用康德哲學的先驗方法來為法哲學提供新的基礎(chǔ)。那么既然如此,他們又是在何種意義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本文通過分析指出,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他們對待正義的態(tài)度。在該問題上,施塔姆勒采用了康德式的立場,而凱爾森則采用了休謨式的立場。正是對于"正義"的此種不同理解和處理,他們兩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wo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of Stamler and Kelsen, two representatives of Neo-Kantian Doctrine, one is the approach of natural law, the other is the path of legalist positivism. But as jurists in the Neo-Kantian camp, they share some of the New Kantian consensus. First of all, they have abandoned Kant's theory of law in the doctrine of right of law. Secondly, they all think that to understand Kant is to transcend Kant, so they try to use the transcendental method of Kant's philosophy to provide a new foundation for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at case, in what sense they are on a different path.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ir fundamental difference lies i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justice. On this issue, Stumler adopted a Kantian position, while Kelsen adopted a Hume position. It was thi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handling of justice that led them to different paths.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D90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奕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發(fā)展與演變[J];大眾商務(wù);2009年24期

2 郭俊義,薄振峰;凱爾森清除法學中意識形態(tài)因素探微[J];河北法學;2004年06期

3 王珉;岳陽;;淺析自然法觀念的歷史意義[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01期

4 王曉余;;淺議西方自然法[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1年05期

5 盛中源;;羅馬法與古希臘文化的淵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6 柯衛(wèi);;西方法律信仰形成的兩大要素及其啟示[J];求索;2009年03期

7 曹智;;西方自然法發(fā)展述評[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8 張持;;自然法學說中的理性觀[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9 劉復啟;胡朝陽;;新自然法學的興起:一個來至龐德的批判視角[J];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艷琴;;自然法與實在法之爭[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楊;;法律正當性觀念的轉(zhuǎn)變——以近代西方兩大法學派為中心的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鄭雪瀅;;試論法治文化的社會意義[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朱富強;;協(xié)調(diào)和監(jiān)督兩類功能的角色變化與法律的未來發(fā)展——兼論法律的本質(zhì)功能及其現(xiàn)實異化[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王琳;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N];東方早報;2011年

2 練洪洋;反思慘案不能喪失正義底線[N];廣州日報;2010年

3 陳國平;正義,,不能再期待“亡者歸來”[N];咸寧日報;2010年

4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副校長 鄭成良;法律的定位:正義、程序與權(quán)利[N];文匯報;2010年

5 最高人民法院 趙昕 編譯;可以量化的正義:衡量法治水平的十六項“法治指數(shù)”(上)[N];人民法院報;2010年

6 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張雪樵;科學執(zhí)法的本源:樸素正義[N];檢察日報;2009年

7 洪丹;快慢之間,民眾糾結(jié)的是正義成色[N];南方日報;2010年

8 史彤彪;營造正義的氛圍[N];人民法院報;2002年

9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杭州飆車案判決離正義還有距離[N];東方早報;2009年

10 ;正義詞典[N];人民法院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玉芝;凱爾森法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吳寧;社會弱勢群體權(quán)利保護的法理[D];吉林大學;2005年

3 鄒益民;現(xiàn)代法律與政治中的諸神魔之爭[D];吉林大學;2010年

4 劉素民;烙在人性上的神之睿智[D];武漢大學;2004年

5 陶永新;14-17世紀歐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彥;法、自由與強制力[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占茂華;自然法觀念的變遷[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9 李玲娟;侵權(quán)法的正義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吳向軍;宗教與法的關(guān)系論綱[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昂;凱爾森的法與國家一元論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馬馳;法實證主義法效力來源理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許小亮;法實證主義的理論根基[D];蘇州大學;2009年

4 魏延娜;凱爾森的規(guī)范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劉強;凱爾森之基礎(chǔ)規(guī)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張書友;法律實證主義傳統(tǒng)中的凱爾森[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韓濤;凱爾森的法律效力理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丁汀;凱爾森、哈特法律效力論之比較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9 肖白;凱爾森法律效力論探析[D];湖南大學;2011年

10 石寧輝;試析凱爾森去意識形態(tài)化的法律觀[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810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3810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44e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